旧约信心范式(希伯来书11:1的雏形):在旧约中,百姓仰望铜蛇,这一行为虽然看似只是一种具象化的视网膜反应,但实际上它是灵性顺服的起步。在亚兰文他尔根中,将“望”译作“相信”,这表明仰望铜蛇这一肉体行动蕴含着深刻的信仰内涵。就如同《约翰福音》9:7 中,耶稣让瞎子去西罗亚池子里洗,瞎子照做后重见光明,这种看似简单的肉体行动背后,是对神的信任和顺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新约信心本质(基于犹太教"aman"概念的发展):在约翰神学中,πιστε?ω (相信)包含三个要素。在认知层面,信徒要认定基督的身份,明白他就是神的儿子,是人类的救主,正如《约翰福音》20:31 中所说“但记这些事,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并且叫你们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在情感层面,信徒要委身基督的主权,将自己的生命完全交托给基督,如同《约翰福音》14:1 中耶稣所说“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你们信神,也当信我。”在意志层面,信徒要进入基督的生命,与基督建立紧密的联系,获得新生,就像《约翰福音》1:12 中提到的“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
救恩机制的延续:西奈圣约中“因信得生”的原则在新约中得到了完美的实现。《哈巴谷书》2:4 中说“义人必因信得生”,在《罗马书》1:17 中也强调“因为神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这义是本于信,以至于信。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同时,救恩机制也从旧约中的仪式性动作逐渐转化为新约中对心灵诚实的要求。在《约翰福音》4:23 - 24 中,耶稣说“时候将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他,因为父要这样的人拜他。神是个灵(或无“个”字),所以拜他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他。”
五、毒蛇预表的更新实现
约翰福音对铜蛇意象进行了三重扩容,使其在救赎的广度、深度和本质上都有了全新的发展。
对象扩展:在《民数记》中,铜蛇的拯救对象是以色列选民,那些被火蛇咬伤的以色列人,只要仰望铜蛇就能得活。而在《约翰福音》3:16 中,神的救赎对象扩展到了普世万民,“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这表明神的救赎计划不再局限于一个民族,而是惠及全人类。
本质改变:从铜制蛇像到道成肉身的真实救主,这是一个质的飞跃。铜蛇只是一个象征,是神拯救以色列百姓的临时工具;而耶稣基督则是道成肉身的真实救主,他亲自来到世间,以自己的生命和牺牲完成了救赎大业。在《约翰福音》1:14 中提到“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
功效深入:铜蛇的功效只是暂时免除肉体的死亡,而基督的救赎则带来了永恒性的灵魂救赎。在《约翰福音》15:13 中,耶稣说“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大的。”基督为人类舍命,他的救赎不仅让人们摆脱了罪恶的束缚,更让人们获得了永恒的生命,得以进入神的国度。
六、教父传统的遗产诠释
早期教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铜蛇象征与基督救赎的关系进行了解读,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神学遗产。
爱任纽(《反异端》IV.10.2):爱任纽认为铜蛇象征着基督接受“古蛇”模样的审判。基督以背负人类罪恶的形象出现,如同铜蛇以蛇的模样成为救赎的象征,这一观点深刻地揭示了基督救赎的本质,即他甘愿接受审判,为人类的罪付出代价。
奥利金(《约翰福音评注》XIII.57):奥利金将铜蛇事件视为“救赎预科学校”的基础课程。他认为铜蛇事件是神对人类救赎计划的初步启示,为后来基督的救赎奠定了基础,让人们逐渐理解神的救赎之道。
约翰·屈梭多模(《约翰福音讲道》27.1):约翰·屈梭多模比较了火蛇蔓延与罪恶传染的相似性。火蛇的咬伤迅速蔓延,带来死亡;而罪恶在人类世界中的传染同样迅速且致命。通过这种类比,更凸显了基督救赎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奥古斯丁(《论三位一体》XIII.10.13):奥古斯丁指出铜蛇被举是基督道成肉身与受难的双重预表。铜蛇被举起来,既预示着基督的道成肉身,他来到世间;也预示着基督的受难,他被钉在十字架上,为人类的救赎而牺牲。
七、当代神学的挑战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