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耶稣基督的降临,人类历史进入了新约时代,这一时期对于律法的应用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食物洁净规定方面,新约给出了诸多明确且具有突破性的教导,清晰表明这些古老律法不再对新约信徒构成直接的约束。
(一)耶稣:食物洁净观念的革新者
在《马可福音》7:18 - 19中,耶稣以极具震撼性的教导颠覆了传统的食物洁净观念。他明确指出:“岂不晓得凡从外面进去的,不能污秽人吗?因为不是入他的心,乃是入他的肚腹,又落到茅厕里。”随后,马可进一步阐释道:“这是说,各样的食物都是洁净的。”耶稣的这番话语,犹如一道强光,穿透了传统观念的迷雾,将洁净的焦点从外在的饮食行为,彻底转移到了人的内心道德与灵性状态。在耶稣看来,真正能够玷污一个人的,并非所食用的食物,而是潜藏在人内心深处的罪恶,如邪恶的念头、贪婪的欲望、嫉妒的心理等(参《马可福音》7:20 - 23)。
(二)彼得的异象:洁净食物背后的普世救赎
《使徒行传》10章记载了彼得所经历的奇妙异象:一块巨大的布从天而降,里面装满了各种在旧约律法中被定义为不洁净的动物,此时,神的声音清晰响起,命令彼得“宰了吃”。面对这一违背传统认知的命令,彼得起初本能地拒绝,但神紧接着回应道:“神所洁净的,你不可当作俗物”(徒10:15)。这一异象看似围绕食物洁净展开,实则蕴含着深远的属灵意义。它表明,随着基督救赎大功的完成,食物洁净的律法不再具有绝对的约束力,因为基督的救赎具有普世性,打破了以往种族、文化和宗教之间的隔阂,所有人都可以因着信靠基督而被神接纳,一切外在的事物,包括曾经被视为不洁净的食物,都不再成为人们与神建立关系的阻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三)保罗:自由与责任的平衡倡导者
保罗在《罗马书》和《哥林多前书》中,多次深入探讨食物问题。在《罗马书》14:14中,他坚定地宣告:“我凭着主耶稣确信,凡物本来没有不洁净的;若有人以为不洁净,那在他看来就不洁净了。”保罗的这一观点,充分彰显了信徒在基督里所享有的自由。然而,他同时也强调,这种自由并非毫无边界,信徒需要时刻顾念他人的信心软弱,不能因为自己的自由而导致他人在信仰上跌倒(罗14:20 - 21;林前8:9 - 13)。这一教导深刻表明,在新约时代,食物本身并不会对一个人与神的关系产生实质性影响,但信徒在行使自由权利时,应当以爱心为准则,充分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和信仰状况,确保自己的行为不会成为他人信仰道路上的绊脚石。
三、当下审视:信徒对食物洁净规条的全新理解
尽管新约的教导明确指出,《利未记》中关于食物洁净的规定在律法层面不再对信徒具有强制约束力,但这些古老律法背后所蕴含的属灵原则,依然如璀璨星辰,在当代社会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具有不可忽视的深远意义。
(一)圣洁生活的永恒追求
《利未记》的核心思想之一便是圣洁,这一理念贯穿始终。在新约时代,信徒因着信靠基督,已经在属灵层面被神称为圣洁(参《彼得前书》2:9),但这绝不意味着信徒可以在生活中肆意妄为。相反,信徒被赋予了更高的使命,即要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是饮食起居、言语表达,还是行为举止,都应当荣耀神的名(参《哥林多前书》10:31)。食物洁净的规定,如同一位无声的导师,时刻提醒着我们,圣洁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需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行动去践行和彰显。它要求我们在面对各种选择时,都应当以神的标准为依据,做出符合圣洁原则的决策。
(二)顺服神权的持续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