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随即成立了一个新的研发小组,专门负责藻类生物燃油的研究工作。他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力求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研发过程中,他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藻类的培养成本较高,燃油的提取效率较低等等。但是,联盟的研究团队并没有放弃,他们不断尝试各种新的方法,终于找到了一种高效的藻类培养和提取技术。
与此同时,林铭也在积极寻求与其他公司的合作机会。他认为,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实现更大的发展。
一次偶然的机会,林铭认识了一家名为“科技互联”的科技公司。这家公司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都有着非常强大的技术实力。林铭与科技互联的创始人兼CEO张强,两人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
“张总,我听说贵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有着很深的研究,不知道有没有可能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生物燃料生产中?”林铭直接开门见山地说道。
张强听了林铭的问题,微微一笑:“林总,你真是说到点子上了。我们公司最近正在研发一套智能生产系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算法,优化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太好了!这正是我所需要的。”林铭兴奋地说道,“如果贵公司的智能生产系统能够应用在我们的生物燃料生产中,那将大大提高我们的竞争力。”
经过多次协商,联盟最终与科技互联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科技互联将为联盟提供智能生产系统技术支持,帮助联盟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双方还将在其他科技领域进行合作,共同推动科技进步。
然而,在联盟和科技互联的合作逐渐深入的时候,绿动能源却并不甘心落后。他们也在积极地进行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绿动能源的创始人王亮,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年轻人,他一心想把绿动能源打造成新能源行业的领头羊,并且他很早就注意到了林铭的联盟,知道他们是一直在前进的对手。
王亮表面上总是笑眯眯的,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有城府的人。他开始对联盟展开一系列的商业行动,一方面,他继续以低价策略抢占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他又开始打起了联盟人才的主意,想要通过高薪挖走联盟的核心技术人才。
为了避免联盟人才流失,林铭开始积极提升员工的待遇和福利,同时也建立了一套更加完善的人才发展机制,让员工们在联盟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上升通道。他还亲自组织了一场“团队凝聚力建设”活动,希望能够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