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会议

“来人啊!速传御医前来!”朱允林心急如焚地大声呼喊着,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不休。与此同时,他敏锐的目光捕捉到了一个细节——李时中的右手紧紧握着一张纸条。朱允林毫不犹豫地伸手掰扯李时中的手指,费了好大一番力气才将那张纸条从其紧握的手中抽离出来。

纸条上的字迹潦草不堪,似乎是在匆忙之中写下的。朱允林定睛一看,只见上面歪歪斜斜地写着几个字:“小心王……”后面的内容因为墨迹晕染而难以辨认。还没等朱允林细想其中深意,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传来,原来是御医匆匆赶至。

可惜的是,尽管御医们竭尽全力施救,但终究还是回天乏术。李时中的生命之火已然熄灭,他的双眼紧闭,面容苍白如纸,再无一丝生气。朱允林紧咬嘴唇,双拳不自觉地握紧,尖锐的指甲深深地嵌入掌心之中,带来丝丝刺痛。但此刻肉体上的疼痛远远不及内心的愤怒与震惊。

他深知,眼前发生的这一幕绝非单纯的贪腐案件那么简单,背后定然隐藏着一场精心谋划、环环相扣的巨大阴谋。

“立刻封锁消息,不得走漏半点风声。”朱允林面色阴沉地转头对身旁的秘书吩咐道,“对外就宣称李尚书突发心梗,不治身亡。此外,马上派人去召见东厂提督汪直,我要当面问个清楚!”

等待汪直的时候,朱允林打开了一个加密文件夹。这是太祖皇帝留下的秘密档案,记录了历代锦衣卫和东厂的暗线名单。他输入密码,调出了王守仁和徐达的资料。

根据相关资料表明,王守仁的那位表亲所经营的建筑公司并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它实则隶属于一个规模极为庞大且错综复杂的利益集团。该集团的触角不仅伸向了建筑领域,而且牢牢掌控着众多矿产资源以及能源企业。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徐达的侄子竟然也是这个利益集团中的核心人物之一。

这一发现令朱允林倍感震惊,然而事情远不止如此。随着调查的深入,更多惊人的内幕逐渐浮出水面——原来,在这个看似强大的利益集团背后,隐隐约约浮现出外国势力的身影。这些国外力量究竟扮演着怎样不为人知的角色?他们与国内的这个利益集团又存在着何种千丝万缕的联系呢?一切都还是个谜团。

就在朱允林为此事陷入沉思之时,门外忽然传来侍从的禀报声:“陛下,汪直求见。”听到此消息,朱允林眉头微微一皱,但很快恢复平静道:“宣。”他倒要看看,此时前来觐见的汪直会带来什么样的消息或者建议。

东厂提督汪直快步走进来,他身材瘦削,眼神锐利如鹰。"陛下,臣已经查到一些线索。"他单膝跪地,"王守仁和徐达确实在策划一场政变。他们计划利用这次灾情引发的民怨,逼迫陛下退位。"

朱允林冷笑一声:"好大的胆子。继续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们竟然妄图在三天后的朝会上发难!”朱允林面色凝重地坐在龙椅之上,双手紧紧握拳,“届时将会有众多大臣联名对朕进行弹劾。更可恶的是,他们居然在南方三省暗自培育了数量庞大的私兵,并计划让这些私兵向北挺进,与朝中的动作相互配合。”

听到这里,朱允林的眉头瞬间皱成了一个深深的川字,他猛地站起身来,瞪大双眼盯着面前的汪直,急切地问道:“私兵?究竟有多少人?”

汪直不敢怠慢,连忙拱手回答道:“回陛下,据目前所掌握的情报来看,这批私兵的人数初步估计约在五万人上下。不过,他们十分狡猾,将这五万余人分散藏匿于各地,并且是以‘保安公司’这样看似合法的名义存在着。”说罢,汪直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朱允林的神色变化。

朱允林听闻此言,心中不由得一沉。五万私兵可不是小数目,如果真让他们得逞,后果不堪设想。紧接着,汪直又继续禀报:“除此之外,微臣还得到消息称,他们甚至不惜花费重金收买了一部分禁军将领。”

朱允林再也无法保持镇定,他快步走到窗前。此时外面的雨虽然已经停歇,但天空依旧被乌云笼罩得严严实实,一片阴沉压抑之象。望着窗外的景象,朱允林深知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大风暴正朝着自己和整个国家席卷而来。

沉默片刻之后,朱允林转过身来,目光坚定而凌厉地看向殿内众人,然后高声下达命令:“传朕旨意,立刻秘密拘捕王守仁和徐达二人。此外,迅速调集那些绝对忠诚于朕的军队,务必全面掌控住京城的各个关键要害部门。还有,马上派遣人手去妥善保护好所有内阁大臣及其家眷的安全。”

“臣等谨遵圣谕!”汪直应声领旨后,便匆匆忙忙地离开了宫殿,开始着手执行皇帝交代下来的各项任务。

朱允林坐回书案前,打开了一个特殊的通讯频道。这是太祖皇帝留下的最后一道保险——一支完全独立于朝廷体系之外的特殊部队,代号"龙卫"。

"龙一,"他对通讯器说,"启动应急预案,准备接管京城防务。"

"遵命,陛下。"通讯器那头传来一个沉稳的声音,"龙卫已经就位。"

做完这些,朱允林长出一口气。他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这场斗争不仅关乎他的皇位,更关乎大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