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纯混子的话,可以派到排查组去瞎忙活。
虽说负责排查的人很多,但也就那么几个人,注意到了许烈,单独找到张雨涛汇报。
其他人目前暂时还不知许烈就是嫌疑人。
三分钟内,所有人员到齐,张雨涛才面色慎重的起身:“经排查,这是近期往返两城名单里面,嫌疑最高的一位。”
“?”
什么玩意?这不是组长家的孩子或者后辈,而是爆破案嫌犯?
好在纪律森严,所有人纵使内心再怎么疑惑,表面都和张雨涛一样维持严肃,仿佛认可了这条结论。
可是当他们看着那张异常年轻的照片,再看看资料里面的17岁,绝大多数职员都不愿意相信,这位高二学生是犯人。
张雨涛又不瞎,自然看出了下属们的心思,环视一圈,当即不少人会意,积极举起了手。
有一人被点名,立马起身提问:“组长,这位嫌疑人,和爆破专家、心理学专家总结的特点不符。”
张雨涛摆了摆手:“我看这小伙子就很符合,你们都顾着爆破专家说的,犯人擅长爆破,或经过严厉训练这点。”
“却忽略了心理学专家提及的,高智商人才特征。”
“如果这个小伙子天赋过人,自学成才,熟练掌握爆破技能呢?不正好符合两位专家总结的特点吗?”
天才?
不少人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顿时觉得很有可能,这是过去他们没有留意到的新思路。
愈顺着这条脉络思考,愈发觉得这条思路正确。
谁说非得是化学教授、武装训练过的安保人员才能爆破犯案?天才不是一样可以?
甚至有可能做到更好。
张雨涛示意先前的下属坐下,继续说起疑点:“我们在锁定这位许烈同学的时,力求稳妥,还额外联系了安城机场。”
“经过确认,就在这位许烈同学飞往杏城当天,机场某一条托运行李的安检仪器内部损毁,无法发出警报。”
“最终导致包括许烈乘坐的航班在内,总计三个航班的行李,未完全经过安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