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涛拉着小六的手,缓缓步入了陈家庄的街道。刚一踏入,一股热闹喧嚣的气息便扑面而来。街道被打扫得一尘不染,地面的石板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淡淡的光泽,仿佛每一块都在诉说着村庄的故事。道路两旁是错落有致的房屋,店铺一家挨着一家,招牌林立,五彩斑斓的幌子随风轻轻飘动,为这古朴的街道增添了几分活泼的气息。
不远处,便是村里最为繁华的百货市场。还未走近,那嘈杂鼎沸的声音便已传入耳中。等到两人走近,只见市场里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宛如一片涌动的人海。人们摩肩接踵,来来往往,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生活的气息。有提着菜篮的妇人,正仔细挑选着新鲜的蔬菜,与摊主讨价还价;有身着新衣的孩童,手里紧紧攥着刚买的糖果,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蹦蹦跳跳地穿梭在人群中;还有一些壮实的汉子,扛着农具,在摊位间寻找着趁手的工具。
商贩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曲热闹的市井乐章。“新鲜的水果嘞,又甜又多汁!”一个卖水果的小贩扯着嗓子喊道,他的摊位上摆满了色泽鲜艳的水果,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子、紫莹莹的葡萄,让人看了垂涎欲滴。“快来瞧一瞧,看一看咯,手工制作的小玩意儿,精巧又好玩!”另一个摊主则举着手中的木质玩具,吸引着过往行人的目光。那些玩具造型各异,有憨态可掬的小动物,有栩栩如生的人偶,每一个都凝聚着工匠的心血。
小六瞪大了眼睛,好奇地张望着周围的一切,眼神中满是惊叹。那琳琅满目的商品,热闹非凡的场景,让他有那么一瞬间产生了错觉,仿佛自己正置身于七岔口集市。他兴奋地拽了拽程涛的衣袖,声音中带着一丝激动:“师父,你看,这里和七岔口集市好像啊,好热闹!”程涛微笑着摸了摸小六的头,轻声说道:“是啊,这村子远比我们想象的要繁华。不过,咱们可不能被表面现象迷惑了,得多留个心眼。”说着,他的目光在人群中扫视着,试图从这热闹的景象中发现一些隐藏的线索。
程涛领着小六,信步走进了一家街边的小商店。店内的布置虽然简单,却透着一股温馨的生活气息。货架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各类商品,从日常生活用品到零食小吃,一应俱全。刚一进门,便瞧见一位长相富态的老板娘正坐在收银台后面,悠然自得地嗑着瓜子,她的脸上挂着圆润的笑容,看起来十分和善。
小六一进店,就像一只欢快的小鹿,充满好奇地在各个货架间穿梭起来,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时不时地拿起一件商品,仔细端详一番。而程涛则朝着老板娘走去,脸上带着礼貌的微笑,主动打起了招呼:“老板娘,生意兴隆啊!”老板娘闻声抬起头,放下手中的瓜子,热情地回应道:“哎哟,谢谢!两位随便看看,需要点啥尽管说。”
程涛环顾了一下四周,接着话茬说道:“老板娘,我刚进这村子,就被惊到了,你们这儿可真是热闹非凡,一片繁荣景象啊!街道整洁,市场繁华,人来人往的,我还以为自己到了什么大城市呢!”老板娘听了,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得意地说道:“那可不!咱这村子,这几年变化可大了!”
程涛顺势问道:“老板娘,您给我讲讲,这村子为啥突然就发展得这么好了呀?”老板娘身子微微前倾,兴致勃勃地说起来:“大爷,你是从哪儿来的呀?”程涛回答道:“我是从古村来的。”老板娘眼睛一亮,连忙说道:“古村啊!那可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我在古村还有亲戚呢!”
随后,老板娘便打开了话匣子:“前两年,村北开了一家制砖厂,规模还挺大的。这砖厂一办起来,可解决了不少村里人的就业问题。村里大多数人都去砖厂上班了,有了稳定的收入,大家的日子自然就越过越好了。以前咱们村的人,只会种地,一年到头,全靠老天爷赏饭吃,常常是吃不饱、穿不暖的。现在可不一样了,村里人收入越来越高,生活水平那是直线上升。你看现在,七岔口集市上买卖的那些货物,咱村里基本都有,根本不用跑那么远了。”
说到这儿,老板娘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神情:“这村子发展得好,不仅吸引了不少外村人来这儿找活干,就连一些外来务工人员都想在这儿定居呢!我家还有一座三层楼房,都租给那些外来务工人员了,光收房租这一项,日子就过得挺滋润了,真得感谢这砖厂带来的好机遇啊!”
小六完全沉浸在老板娘和程涛的对话里,眼神紧紧盯着老板娘,耳朵竖得高高的,像只专注的小狐狸,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字。手中原本还在反复掂量的商品,此刻就这么被他愣愣地举着,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静止了,只有老板娘那绘声绘色的讲述在他脑海中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