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科举制度

北魏武侯 青山隐影 1759 字 9天前

修建皇家图书馆更是准备。

而且,穆建明要举行的科举不是隋唐科举制度刚刚建立之初时,那种漏洞百出的考试制度。

而是总结了唐朝中后期、宋、明各个时期的科举制度,将这几朝科举制度的优点融于一体,在各个方面都算得上是趋于完善的科举制度。

比如,他设计的科举制度,可不是仅仅只考用于取士的那些儒家经典,诗词歌赋,策论。还为其他学科,如数学、律法、医学等也开通了专项考试。

还有,从童生开始到后面的乡试、会试乃至殿试,穆建明都做了详细的规划。甚至他结合前世考公的一些规定,对科举各级考试的人员年龄都做了规定。避免出现那种头发胡子都白了,还和一群小孩子争抢童生的名额。

说白了,就是不让一些人放弃生产,读一辈子书而一无所获。实在不是读书的那块料,就尽早认清自己,去做其他的营生。

另外,对于通过殿试的人穆建明也明确建议,不要直接授以官职。

穆建明也承认,有那种天才就算没有从政的经验,一旦为官也能做得很好,例如诸葛亮那种妖孽。

可绝大多数人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为官一任要么畏畏缩缩不敢有丝毫动作,要么过于激进就会坏事。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

实习期考察嘛。

前世作为一名普通社畜,谁还没被实习期折磨过。

这种体验,怎么能便宜了古人呢。

放下手中的零碎儿,穆建明起身走到沈兮瑶的书桌旁,这翻一本那找一本的,翻找着他早已写好的一份奏疏。

这件事就算杨霖不问,他也准备找机会向杨恪进言了。

找了一会儿,书桌上已经摞起了好几本奏疏,加一起都快有一掌厚了,都赶上官靴的鞋底厚了。

现在,穆建明要考虑的只有杨恪的一件事了。

过了都快一年了。

当初又是让常迶找自己问计,又是选拔飞麟军的。

事后却就再没什么动静。

穆建明还以为杨恪已经放弃了营救陈天武一家的事情了。结果他在偷偷地憋大招。

一年的时间,不仅选出了近万的士卒,还翻建出一座临安城。

麾下有近万的士卒的啊!

想想都有点儿小激动。

前世的时候,普通人哪有机会让你指挥千军万马。

别说指挥了,就算是让近万人都听从你的意见,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可沈兮瑶这个傻妞,居然不赶紧接下,竟然还要考虑!

有什么好考虑的。

不过才区区近万人。

以沈家这小猫两三只,而且还后继无人的情况,难道还怕皇帝担心沈家拥兵自重么?

不行!

这事一定得让沈兮瑶接下来。

不就是从如龙潭虎穴般的临安城救出陈天武一家么。

有什么难题,他担下了!

他穆建明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