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谣言四起,再推红薯!

先是平均亩产四千斤的土豆,再来个亩产三到八九千斤的红薯,这样的神物接二连三的出现,除了殿下是天上的仙人外,再没有别的可能。

“当然。”

苏言微微一笑。

相较于土豆,红薯的作用其实更高,哪怕是在前世的某些时候,人们也是大量种植红薯,收获后或以地窖储藏,或切成红薯干晾晒,配以萝卜等蔬菜捱过艰难岁月。

“除了红薯外,尚有多种作物需要种植。”

在苏言的规划里,只要土豆打开了北疆百姓对未来的向往,那么系统商城里兑换的各种农作物,便可以普遍的种植推广开来。

“还有别的?”郭嘉不由咋舌。

“先生可听闻过棉花?”

在这个时代,棉花尚未在大乾推广开来,西域地区有一定的种植地,但产量远远比不上他从系统兑换的棉种。

“似是西域的一种产物?”

“不错,此物用来御寒,强过麻衣百倍。”

苏言为郭嘉介绍着棉花的种种好处,同时点出棉花种植时存在的问题,——需要一定的经验,而且需要大量的人力。

棉花的病虫害颇多,且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修剪枝桠,而这恰好能够委派给源源不断涌来的难民。

可以说大乾来的难民越多,北疆的工作岗位就越多,如此循环往复,甚至无需动用兵戈,仅仅是经济战略就足以压垮大乾。

如果苏言已经独立出去自成一国,难民们可能因从小到大经受的教育,而有一部分产生分歧不愿来北疆,但眼下他还属于大乾,自然没有这方面的顾虑。

大同、宣化、怀安等北疆原有城池,流言渐渐传播开来,大部分民众不相信,但三人成虎,人们多少有点犯嘀咕。

苏言究竟是不是撒谎,粮秣究竟有没有问题,草原异族会不会反扑……种种问题在百姓心头萦绕。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苏言身上,而这恰好遂了苏言的心意。

没过多久,北疆王府宣布种植一项新的作物,——红薯。

并贴心地为北疆民众,也为混迹于中的血滴子密谍讲解了红薯的产量,超过土豆的四千斤,达到了恐怖的六千斤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