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话:“去哪里玩了?没那么快吃晚饭,还在煮粥。”——为方便阅读,后面均用普通话表达)
奶奶则一脸慈祥微笑着对黄显彩说:“快来,帮忙赶鸡!”
黄显彩走到院子围墙边挑捡了一根趁手的小木棍,再走回到院门口处。他摊开双手,右手握着木棍轻点在水泥地板上敲击,左手不断前后摆动,做着向前扇动的动作,同时发出“去、去、去......”的声音,帮忙将鸡群往鸡棚那边赶去。
鸡群开始争先恐后地往前方奔跑,“咯咯咯”地不断叫唤着,似乎在向黄显彩表达着不满,都把它们给吓着了。
很快,所有鸡群都回到了鸡棚。奶奶关好小木门后,开始给它们准备喂食和喂水。
妈妈已经洗完菜进厨房开始做晚饭。黄显彩走进厨房看了看煤炉上的粥已经煮好了,这烧的蜂窝煤球还是自己动手做的呢。
灶堂里正烧着树枝柴火,黄显彩捡了根小树枝丢进去,帮忙增大火势。
在九十年代之前的农村,主要的做饭方式是使用泥水匠搭建的灶台,这种灶台可放置两口大锅。其中靠近灶堂口的大锅用来日常炒菜煮饭,而靠近墙角的那口大锅平时主要在煮菜饭的同时,熬煮米糠和挑拣不要的菜梗、菜叶子等,这是食材被用来喂食猪,或者在请宴席的时候清洗干净可临时用于蒸煮食物。
到了九十年代后,南方农村才开始逐渐普及使用煤炭作为烹饪燃料,许多家庭开始安装了煤炉灶。或者自己请泥水匠建造固定的灶台,或者积攒钱去县城买可移动的煤炉灶。这两种煤炉灶各有其特点,自己建造的煤炉灶可以放置大锅,而移动煤炉只能放置小锅。
使用煤炉灶的好处在于煤球能自动燃烧,使得烹饪过程变得非常方便,尤其是蒸煮食物,这相比需要不断人工添加柴火的灶台来说要方便得多。此外,当不需要使用时,只需将下方的进气口盖住,就可以减少空气流动无法充分燃烧,使煤球能够维持很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