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区带头闹事的,也多半只是嗓门儿大。
但凡真有这闹事的本事,也不会一直住在棚区。
末世可是能者为上的,这点历经四年验证,做不得假。
京市也有一批租金低的房子,甚至对特殊人士还有额外的减免政策。
闹事的多半只是没有勇气离开舒适圈,重新开始新生活罢了。
末世让很多人变得勇敢,也让很多人变得软弱。
但京市管理层在迫使大家尽快开始新生活,共建新世界。
这个办法是奏效的,一周后,除了研究院相关人士及其家属,基地再没有其他人。
研究院附属的小学、医院仍然正常运营。
西区商贸街部分与研究院有紧密合作店铺也留了下来。
比如超市卖场、理发店等。研究院与他们签订了新的合约,让他们成为研究院基础生活保障的一部分。
陆星苒的超市也被收编了,现在属于公私合营产业。
研究院高层也是现在才知道,基地最大的卖场竟然是自己人开的!
之前出面处理事务的一直是李欣,他们以为基地是外面能人开的。
商场收编之后的工作变得更简单了,李欣把商场交了出去,全心投入到京市市场开发和农场建设中。
基地的人们们刚到京市,就发现有两家超市,卖的东西跟基地里那个大差不差。
有这些人做支撑,超市很快就做起来了。
附近居民也发现,里头卖的东西质量好,价格还合适。
关键是有不少新鲜玩意儿,他们之前都没见过。
两家超市以远超李欣和陆星苒预期的走势,在京市站稳了脚跟。
李欣的农场最近也有了第一批产出。
陆星苒下了质量要求,李欣就在质量好的里头挑了一批生长速度最快的青菜。
在基地解散第二个星期,欣星农场的青菜就在三个超市同步上市。
农场的名字是陆星苒起的,现在已经印成标签贴在超市货架上。
正儿八经经营超市,跟之前在基地肯定是不一样的。
李欣聘请了两位有丰富超市管理经验的人,让他们分管两家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