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几样东西,不知道许叔店铺里是否有货?”
陈新泉把碎银子交给父亲,又问许三千道。
“贤侄,除了食盐还需要何物?但说无妨!”
许三千道。
陈新泉道:“我过几日便要去我小叔公家读书,需要置办拜师用的六礼。”
“外加笔墨纸砚若干,许叔店内可有相关物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许三千呵呵笑道:“拜师所用的六礼,腊肉,我店内自是有的,不过芹菜却没有。”
“莲子,红枣,桂圆与红豆自是都有。我为贤侄备妥除芹菜之外的其他五礼。”
“至于,笔墨纸砚,当然也有,只是毛笔稍显粗劣了些,贤侄若不嫌弃,我也一并为贤侄备妥便是。”
听许三千这么说,陈新泉很高兴,他没想到居然能在许三千铺子里享受一站式购物,便道:“如此就有劳许叔了。还有一事,许叔务必答应。”
许三千看陈新泉说的严肃,立马正色应道:“贤侄请说!”
陈新泉道:“若是有人打听食盐的事,还请许叔为我遮掩一二。”
许三千好奇了,这又是为何,他道:“这是为何呢,贤侄购买食盐既是有正当用途,便可正常购买。”
“许叔,有所不知。我爹爹并不无意长期从事烧炭。若被官家知晓我爹爹会烧制响炭,我怕官家到时给我爹爹增加炭税!”
陈新泉并不愿意父亲,由一个种田农民变成烧炭翁。
烧炭并不是什么深奥的技术活,他的技术壁垒很低。
沙洲村附近没有多少山林,烧炭的原料便无法保障。因此,沙洲村并不具备成为一个烧炭基地的基础。
“原来如此,这个好办,只要陈兄弟,在十月天寒之前每月售炭不出五百斤,官家并不会任意加派炭税。”
许三千道:“炭税是在天寒时才征收,平日里允许少量交易的。”
闻言,陈新泉这才松了一口气道:“原来如此。这么说,我家烧炭自用,也不用交炭税?”
许三千道:“自用木炭的话,确实未听有课税一说。但若数目巨大,好像是每月超出五百斤木炭,便可课征炭税。”
许三千对于大周税法有很深入的研究。
他店内的木炭,每年都要缴纳至少三个月的炭税。普通家庭用炭数额巨大是会被征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