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哥又抱怨他儿子友河,有可用的驱灭蛾虫的方法不及早与他说。
他只竖着耳朵听了一遍,便打发大哥走了。听着大哥瞎抱怨,对解决稻田青蛾虫害一点用处都没有,他懒得理会大哥。
尽管,他知道大哥心里是因为稻田青蛾虫害的事情而烦躁。
但他越是抱怨友河,就越是证明他们这些人都不如友河。
他们这么多人,为何就没一个人能同友河那般,想出在稻田里养鱼儿来驱青蛾虫害。
原本想着,实在迫不得已了时,明日他自己也去弄一亩稻田养上些鱼儿,那至少能保了一亩稻田的收成。
却没想到,新泉在这个时候送来一个,真真可用的剿灭青蛾虫子的方子。
他略做思索,便想明白侄孙儿新泉寻他来说道杀虫药粉之事,必定不是来邀功的。
若没猜错,他是来求援的。
听了小叔公的问话,陈新泉道:“小叔公明见,这个药粉的确不好制作。”
“因为,它涉及到使用一味极其不好采买的药引。另外,将折耳根,猪母草和艾草、柳树条研磨成粉末亦非常麻烦。”
“需要将这些材料烘干至四成熟,然后,在将其磨成细粉。这些活需要用到许多柴火,还有研磨,非常消耗功夫。我用小石碾,研磨了许久才得了几斤药粉。”
他缓了缓接着说:“若需要大量喷洒药水驱虫,所需要的药粉会非常多。所以,需要许多人手来研制。”
小叔公点头,这些都是棘手的问题。每一样都不是新泉这个小孩一人能轻易造完成的。
若只是,自家稻田里用一些药粉驱虫,大人们辛苦一点,也能制作出够用的药粉。
但若是,村里其他人也要用上驱虫药粉,只凭他们一两家人的力量,是成不了事的。
“这个药粉,居然还要用柳树条?这又是何故,若柳树条用量大,河边那些柳树岂不是要要遭了殃?”
听陈新泉说,药方中还需要用到柳条,陈达广耽心的道。
“是呀,我也为此忧心。”
陈新泉道。
“小叔公看看,你能不能找族长说说,咱们提前把那些柳树枝条给收了。第一,是免了过几日柳树被乡亲们无端端的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