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的出现,并不能像蝴蝶效应那样改变整个历史,那我就尽我之力让历史上清军入关时对大明百姓的屠杀多减少一点吧!”徐啸的心里这样的想着。
徐啸此时的这种想法,无关大明,也无关后金(大清),这是出于对生命的一种爱。
在斟酌思量一番后,徐啸拿起之前熊廷弼在任时所给的令牌,然后牵过小黑骑上就出发了。
徐啸骑着马儿小黑,一个人一匹马,不急不缓的向辽东边关的各个关口而来,由于徐啸有着熊廷弼之前所给予的令牌,使得他一路上都畅通无阻。
徐啸首先来的第一个关口,就是三屯口。三屯口并不是辽东边关的主要关口,这里通向关外的道路很不好走,四周高山峻岭众多,不大适合大股人马行军,敌军若想在此攻入关内,只能智取。
但就是这样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不久前偏偏就被叛国者杨勇所带的敌军给攻了进来,可见万事不能绝对,一切皆有可能。自认为固若金汤的地方,往往有可能成为最先瓦解的所在。
徐啸在三屯口的外围看了看,原本并没有想靠太近,但这里的总兵陈策,听说徐啸来了,便特意的把他请到了三屯口的里部,并向徐啸询问了很多有关边关防守上的问题。
对于像陈策,贺世贤之类的,真正有能力的辽东边关的总兵们来说,虽然他们每个人都是手握重兵的将领,但对于有能力的徐啸,他们的内心还是非常敬佩的。
他们很多人都亲身经历了熊廷弼在徐啸的辅助下慢慢把辽东边关变成自给自足,边关防守越来越坚固严密的过程。
尽管徐啸现在无一官半职,除了贺世贤也并没有人向现任的辽东边关统帅袁应泰引荐推荐徐啸,但还是有很多边关总兵的心里是佩服徐啸,佩服他的能力的,而陈策就是以上此类人中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