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道:“八斤。”
徐妙云继续说道:“据母妃所知,你父亲使用的那杆枪,有十七斤重。
朝中禁卫统领赵云手中的那杆枪,有三十六斤。
传闻陛下手中使用的那杆九龙戟,其重量比赵云使用的亮银枪,还要重上数倍。
等你什么时候,能挥得动十五斤重的兵刃,长达半个时辰,母妃自然会满足你上战场的心愿。”
朱高煦不理解道:“可是,大哥连兵器都不会使用,他不也一样可以守在城头之上?”
徐妙云冷哼道:“你大哥是燕王世子,你是么?你大哥光是站在城头之上,就已经起到作用!”
朱高煦心中淤积。
徐妙云之所以那样说,是想彻底打消朱高煦上战场的心思。
她心里也很清楚,朱高煦的心里,一定会相当难受。
不过,有些事情,她现在还无法向他解释。
只能等到大战结束。
嬴渊所使用的那杆九龙戟,的确很重,一般人连抬都抬不起来。
只有他使用的时候,可以无视九龙戟的重量。
就像是孙悟空使用金箍棒一样的丝滑。
“回去休息吧。”
徐妙云摆了摆手。
朱高煦只好退下。
其实关于她的苦衷,也很简单。
如今幽州的情况,极其危急。
王府需要有个人,长期待在城头之上。
而那个最合适的人选,就是下一任的燕王,也就是现在的燕王世子。
就连自己都不行。
一是体力跟不上,二是自己留在后方,起到的作用更大,可以鼓动全城的百姓,一同御敌。
而长期留在城头上,必不可免的,会遇到一些风险。
但是,身为燕王世子,这是无法逃避的责任。
老三朱高燧,远不如他的两位兄长出众。
所以,在这个时候,老大老二,一定必须要有个人,不能上战场。
这也是为了以防万一。
倘若她不隐瞒此事,将自己的打算告知老二。
那么,万一引起兄弟反目,或者是发生一些不可预测的事情,届时,又当如何自处?
所以,徐妙云只能将那些事情藏在心里。
留在将来恰当的时机,再去慢慢解开朱高煦的心结。
眼前的当务之急,还是要香坊设定的,如何保下幽州城。
北境战争之成败,就全在此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