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俄党中央的议事厅里,气氛压抑而紧张。紧急会议的召开吸引了15名重要的委员参与。大家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了这个房间,桌上放着简陋的油灯,墙角的火炉燃烧得旺盛,但似乎也驱散不了房间内的寒气和紧张。
大部分时间里,议事厅中都是低沉的讨论声和短促的反驳。会议进行时,列宁发现自己的主张遭到了大多数委员的反对。他眼中透露出的坚定和不屈,与会场上的大部分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列宁深吸了口气,声音中带着坚决和忧虑,他说:“如果大家还想继续这种毫无建设性的争论,那么我将辞去我的职务,退出政府和中央委员会。”
布哈林显得相当冷漠,他的面无表情,仿佛这样的威胁与他无关。斯大林则是面无表情,眼神坚定,他没有因为列宁的话而表现出任何动摇。
但托洛茨基显然对列宁的决定感到不安。尽管他本身与列宁意见不合,但他深知列宁在党内的影响力,他担心如果列宁真的辞职,会导致党的分裂。经过短暂的沉思,托洛茨基决定改变态度。
也许是托洛茨基的影响,也许是考虑到党的大局,最后有4名委员选择了弃权。紧张的计票结束后,结果显示,列宁的主张以7票赞成、4票弃权、4票反对的方式获得通过。之后,在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上,列宁的主张再次得到了116:85(26票弃权)的大比数通过。
尽管托洛茨基为了大局做出了让步,但他并没有因此得到其他领导的宽容。不久后,他被解除了外交人民委员的职务,而这一职位被格奥尔基·契切林接替。
2月24日,雪后的清晨,苏维埃政权选择了一群经验丰富的谈判代表,重返谈判桌与德国代表面对面。这次的谈判团队经过精心挑选,是苏维埃政权在外交领域的精英。
谈判在一座巍峨的宫殿里展开,双方的代表团都是颇具规模,人员来自不同的政治背景和专业领域。双方都明白,这次的谈判将对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周的磋商充满了摩擦和争论,但也有着不少妥协和交流。夜以继日的讨论、论证和斡旋让参与者都疲惫不堪。最终,在3月3日的清晨,双方在宫殿的长桌前正式签署了条约。
该条约的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具体如下:
苏维埃政权正式宣布与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和奥斯曼土耳其之间的战争状态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