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瓦尔斯基本想到的第一个解决方案是在桥梁附近的酒店设立据点,然而,他很快发现这些酒店都被俄军占据了。于是,他假装成在桥边等待亲人的难民,一直在那里观察。
波纳特卡桥是华沙市的一座主要桥梁,它横跨维斯瓦河,连接着市中心的波纳特卡广场和华沙东部的普拉加区。大量的难民从桥的西侧,也就是市中心向东边的普拉加区疏散,而俄军的物资和士兵则是从东向西,向维斯瓦河西侧的市中心运送。
桥梁的两头都驻扎着俄国步兵分队,他们设立了哨所,并且进行着24小时的巡逻。桥梁上还配置了一些重武器。如果直接攻击桥头,那些驻扎在桥边酒店内的俄国驻军必定会立刻出来支援。这使得科瓦尔斯基陷入了困境,看似唯一可行的方案可能就是混在难民中,在桥上放置爆炸物。
当科瓦尔斯基将自己的计划告知巴拉奇斯基时,却遭到了强烈的反对。
巴拉奇斯基说:“这样做将会伤害到无辜的平民。”
“我并不愿意这么做,但在战争中总有人需要牺牲。”科瓦尔斯基回应。
他们之间的争执愈演愈烈,却谁也无法说服对方。最终,科瓦尔斯基决定与巴拉奇斯基分道扬镳,转向其他人寻求支持。
首先,他找到了托马斯·列万多夫斯基。托马斯住在华沙偏远的舍拉兹区,在那里有一座农田小屋。他表面上是一位农场主,负责管理农场和物资运输。他是个实事求是的人,看到科瓦尔斯基的计划后,他说:“有时候,我们必须做出一些艰难的选择。”
然后他找到了安娜·兹维尔格和米哈乌·卡萨斯基。
安娜·兹维尔格的家在华沙新城区的斯洛米拉公园附近。她以自由摄影师的身份在城市各处寻找灵感。听完科瓦尔斯基的计划后,她无言地点了点头
随着计划的推进安娜显得有些动摇,她回答道:“科瓦尔斯基,你知道我从未反对我们的战斗,但是我不能忍受伤害无辜的人。难道我们不能找到其他方式吗?”
科瓦尔斯基无奈地看着她,然后转向米哈乌·卡萨斯基,他是一位居住在新城区的医生,经常对那些难民提供医疗援助。他也是波兰军团的一份子,尽管他的工作更多的是治疗伤员,而不是直接参与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