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
大军兵分三路往康州而去。
关羽、管亥、公孙度的左军三万人马跟随张汛走南路。
南路是西域诸侯相对集中的路段,之前西域各国的争端都是由康州大将军张汛来解决,以张汛在西域的威望,携重兵劝降,相信不少国家会识时务,选择投降。
至于冥顽不灵者,可想而知后果如何。
思维缜密的阎忠引领徐晃、童飞和颜良的右军三万兵马,往北过天山一线,走北路。
这一路极有可能面对反抗,有两个势力,其一是北路偏北的匈奴残部,虽说早在卫霍时期匈奴被打散,现在也是零零星星生活在这里,但也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其二就是与康州搭接的乌孙,不是说乌孙实力有多么强大,而是因为乌孙地广人稀,太过分散,其国内盛产的乌孙马与大宛马也不遑多让,机动性极强。
不过世事难料,毕竟匈奴已经不是以前的匈奴,乌孙在康州一旁生活了多年,对康州的变化有着最直接的感触。
吕布、曹性和张燕的前军和公孙瓒、麴义和廖化以及外籍军团的中军直接走中路,往康州而去。
而赵云、太史慈和纪灵的后军同样兵分三路,尾随三个方向,收拾残局,并短时间内驻扎各国,以保他们投降或者被大汉拿下后,国内不再生出事端。
直至洛阳派驻守大汉西部的白虎军团来到新州换防,后军会追上大部队,到康州集结。
西域各国能称之为国,也不过是客气称呼罢了,许多大国的人口都比不了大汉的一个郡,甚至是一个贫瘠偏远的郡。
可想而知,他们的兵力几何。
大国无非上万兵马,小国不过几百数千。
对于拿下整个西域,还真不是什么难事,难就难在,刘信定下了基调,尽量和平解决。
因此,直至过去半年之久,西域战事终于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