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燕国打仗为赚钱

卢植、蔡邕等人听到燕国又有大动作,倍感惊诧。

刘信这才刚出征归来,刚开疆拓土了两州之地,就要再度出兵,这刘信是打仗上瘾吗。

而且听这意思,又是灭国之战。

不是说抢掠商队的是投马国,怎么整个邪马台都被殃及池鱼了?

最关键的是,看燕国这些官员,怎么一个个的都这么兴奋?

要说军队,刘信曾经攻打洛阳时有十多万军队,此次讨伐董卓只带了一小部分,还有一大半在燕国一直没有出征任务。

让刚归来的军队休整,换其他军队出征,军队不存在常年出征在外,人困马乏士气低落的现象,也能说的过去。

但打仗不是耗费钱粮无数吗?

不是说打仗打的是国力吗?

燕国的底蕴是有多深厚?

竟能支撑燕国多方开战,且连续作战?

卢植、蔡邕等人莫名其妙,一头雾水。

尤其是卢植,自己也曾多次为大汉率兵出征,但是那一次向朝廷要军饷粮草时,不是困难重重,耽误大量时间。

要不是万不得已,大汉都不会私动刀兵。

就像黄巾军,八州之地起义,狼烟遍地了,刘宏才派兵征讨。

边章韩遂在西凉叛乱,朝廷都没管,直到西凉叛军打到三辅之地,洛阳危机就在眼前了,朝廷才开始思虑西征。

这除了刘宏昏庸、朝廷昏聩外,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国库紧张。

但燕国的官员听到打仗,可都表现的非常兴奋。

一副恨不得马上出征的样子。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要知道刘信从不是吃亏的主,打的每一场仗,看似消耗无数,但最后刘信却能赚得很大的好处,给燕国带来无尽利益。

首先就是军部。

燕军将士的训练非常艰苦,但训练再残酷,只有战场之上才能见证训练的成效,才能看出主将的统兵能力。

而且只有尸山血海中拼杀出来的,才能叫做百战精锐。

况且,作为军人,不上战场如何捞取战功?

没有战功如何加官进爵?

能打胜仗,才能证明兵部招募兵卒,训练素质,精炼战阵等方面没有问题。

参谋部制定作战规划,军缁部调配物资等等。

只有在战争中,才能捞取政绩。

日常的军事演习,那点战功对于军部来说,根本不能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