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又没给袁家太大的权力,也算给了刘信一个交代。
对于袁绍,董卓早已看清袁绍的心思,知道袁绍跟自己不是一条心,便直接外放为官,任命为渤海太守。
一为让袁绍远离朝堂,不给自己添乱,二为牵制刘信,毕竟渤海就在幽州南边。
短短数月,董卓为了排除异己,朝廷的各个官位频频调换。
不服董卓政权的,便被狠狠打压,甚至以“莫须有”的罪名,直接判死刑。
而亲近董卓的,均得以提拔。
接着,为了进一步独揽中央政权,董卓决定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废除少帝,另立新皇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一次会议上,董卓肆无忌惮地说:“少帝愚昧懦弱,不能敬奉宗庙,没有资格担任天下的君主。为了国家和汉室江山着想,咱家欲效法伊尹放太甲,霍光废昌邑的故事,废掉少帝,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天子!”
在场官员无不惊愕,但大多慑于董卓的淫威,对他独断专行、随心所欲的行为敢怒不敢言。
只有尚书卢植当面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刘辩只是年纪幼小,行为品性根本就不能与太甲和昌邑王相提并论。
董卓大怒,没想到卢植如此不敬,胆敢当众反对自己,便立即命令士兵将他推出斩首,幸亏侍中蔡邕极力劝阻,卢植才免于一死。
之后,董卓废掉少帝,将他贬为弘农王;另立刚刚册封陈留王的刘协,即为汉献帝。
董卓改立献帝之后,又自封郡侯,拜国相,跃居三公之首,掌宰相权。
董卓虽然名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相,但实际上却远远超越皇帝,享有“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等特权。
自己加官进爵后,董卓还利用自己手中的特权,大肆加封董氏家族成员。
他首先封自己的母亲为池阳君,越礼配备家令和家臣,地位与皇家公主相当。
同时,董卓又拜弟弟董旻为左将军,封雩侯,另外还封自己年幼的孙女为谓阳君。
更有甚者,“卓侍妾怀抱中子,皆封侯,弄以金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