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魏王朋党

“儿臣拜见父皇!”

循着声音,在一众人的注视下,在沈云盼望的目光中,一个笔直的身影缓缓走了进来。

“稚奴啊,你总算是来了!你大哥都已经选完老师了。现在,你四哥也马上要选完了。你要是再不来,可就找不到老师喽!”

虽然李治来的晚了些,但李世民的脸上没有丝毫怪罪不满的样子,依旧打趣地说道。

“启禀父皇,儿臣回来的时候,因为一些事情才耽搁了些,还望几位老师不要怪罪!”

一步一步走到众人面前,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副清秀的少年郎模样。

只见他端正地跪倒在地,拱着手,从容不迫地众人说道。

这是十二岁?怎么看着,好像跟十八岁的人一样呢?

单就李治身上的这股气质来看,显然不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该有的稳重。

一时间,沈云的脑海里冒出四个大字,少年老成!

也就是在这时候,他彻底改变了之前对李治的看法。

别说!这晋王李治,看着还真挺不错的呢!给他当老师,或许也不是件坏事啊!

“好了,稚奴你还是先起来吧!现在,你四哥还在考验他们呢!等你四哥弄完了,你再出题吧!”

说完,李世民就笑着招呼李治,来到了自己的身旁。

“那就下来,我就看看萧大人的诗吧!”

随后,李泰也是被这一插曲,打断了思绪,放下了手中的石灰吟,走向另一旁的萧瑀。

“魏王殿下,请看!说来也是恰好,臣写诗,也想来是喜欢抒发感情的!”

不等李泰走到跟前,萧瑀便已经将宣纸拿了起来,而后又特意看向李泰的眼睛,淡淡地说道。

“哦?是吗?那我可要好好看一看了!”

闻言,李泰与萧瑀对视了几眼,顿时加快脚步,接过了宣纸。

“雁过留声去,雪山住青松。他日乘风起,携云望九州。”

站在萧瑀面前,李泰拿起宣纸就开始念了起来,一开始便是大声的朗读,可随着后两句的出现,他的声音又逐渐低了下去。

直到\u0027望九州\u0027三个字的出现,即使是离李泰还算近的沈云也没有听清。

这一幕,立刻让在场的其他人都好奇起来。

这纸上,到底又写了什么佳作?居然让李泰再次久久不能回神。

本着欣赏的态度,一旁的沈云悄悄挪了几步,来到李泰身后,瞥了几眼,一下子就看到了宣纸上的这首诗。

“雁过留声去,雪山住青松。读起来,好像还不错呢!这意境写的蛮好的。他日乘风起,携云望九州。可以,读着也很大气啊!”

又读了几遍,沈云不禁在后面小声点评了一番。

但马上,他的脸上又露出担忧的神色。

这萧瑀写的诗,确实好。但恐怕还是不如于谦的石灰吟啊!

这万一......魏王李泰要是也觉得石灰吟更好,要选我做老师,那不就......

糟了,糟了!当时,没想这么多啊!早知道,就想一首差点的了!

这要真被选上了,怕是也推脱不掉了。唉!这下子,是真坏了!

短短的几分钟内,沈云就想到了无数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