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无意义的思考

“你觉得这部歌剧怎么样”,欧仁迫切地想跟高小胜交流想法。

“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主要突出了人的意识的觉醒,表达了一种自由、平等的观念,还有对上层贵族阶级的批判,很不错的作品”,嗯……就是天真烂漫了一些,这种批评的话不好当着欧仁的面讲出来,人家一看就是这部歌剧的忠实粉丝,说它不好,那不是等着吵架嘛。

人,还是要懂得看别人的眼色。

这部歌剧好吗?当然很好,不然也不会流传至今,成为经过时间淘洗而留存下来的经典,但就像这本书的台词所说的那样“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如果这个世界上全是一种声音,那也是相当恐怖的一件事,也许只有“传说中”的极权社会才能做到。(特指苏联)

“是吧,里面的台词非常棒”,得到高小胜的肯定后,欧仁激动不已。

“法国大革命的行动,是从1781年《费加罗的婚礼》上演开始的”。

“是的,具有革命意义”,这也是这部歌剧的魅力所在。

欧仁连连点头,于是二人的话题又从歌剧,转到了法国大革命上。

“法国大革命最终让很多极端革命分子,甚至是其领导人丹东都上了断头台,让人感觉到了一些荒诞。他们总是要确立不革命的人群,以确定自己的革命的性质和地位,所以他们的对立面,越来越狭窄,开始是法国上层贵族,后来甚至将范围缩小到领导革命的人”。

相对地革命对比狂热地革命,就显得没有那么热衷于革命,那么那些相对革命的人就得上断头台,理由是他们不爱好革命。

由开始的正义性演变到最后成为了一种恐怖主义,这就需要人们进行深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