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如玥的话倒是给了他台阶,萧景义顺着她的话继续说道:“也对,不如明日先让宋首富入宫觐见,朕先试探一二,之后再行商议。”
萧景义能够迅速查漏补缺,接受他人的意见,作为帝王,实属难得。
唐如玥不吝夸赞,道:“皇上聪慧机敏,如今朝政得心应手,是时候尝试改革,谋求发展。”
朝政之事全然交给萧景义,唐如玥已经鲜少插手,大多是萧景义无法决断,才会来询问她的意见。
如今唐如玥的大哥做了首辅,她若是还把持着朝政不放,只怕御史们就要参唐家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谋逆之罪。
萧景义心中自然也清楚,得到想要的答案后,又陪着唐如玥说了会儿话,关心一下弟弟妹妹们的近况,然后他就告退回了乾和殿。
自从登基后,萧景义每日都排得满满的,几乎没有空隙,能够抽出时间每日来向唐如玥请安,已是极为难得。
每每批改分析奏折,梳理首辅和诸部尚书教授的知识,已然要忙到丑时,若不是有白苏汀溪好生照料,悉心调理,他的身体研究吃不消了。
萧景义回到乾和殿,才想起来,又一次忘记同祖母索要白苏汀溪二人,他懊恼地拍了下头,吩咐贴身内侍贤和。
“去慈安宫,向太皇太后请旨,就说朕想留用白苏汀溪做乾和殿掌事女史,请太皇太后应允。”
贤和领命退下,前往慈安宫。
白苏捧着厚厚的一摞奏折走了进来,分门别类地逐一摆放到萧景义面前。
她说:“陛下,这些都是今日中书递上来的折子,左边这一叠是关于西北战事的,中间是各地官员的请安折子,右边的是宁大人派人快马加鞭送来的邸报。”
白苏从托盘中拿起单独罗列的一纸奏折,递到萧景义面前,道:“这一封是宋伯爷的请安折子,后面附着礼单,因过于贵重,中书不敢擅专,呈递上来请陛下定夺。”
萧景义看都没看,放到一边,道:“让人去传旨,召宋思明明日早朝上殿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