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一五章 国美电器突然降价

------

“同志们,国智超级计算机研究所的招聘条件太有吸引力了,不动心是假的,但我们是军人,服从命令听指挥,早日完成银河-Ⅳ超级计算机项目,就能打破美国对国内每秒千亿次级超级计算机的封锁,等每秒运算速度超过1万亿次的银河-Ⅳ研发成功,我亲自为大家请功,大家都能分到一套房子。”

36岁的“银河-Ⅳ”副总指挥兼总设计师杨学俊从PN上看到国智超级计算机研究所的高薪招聘广告后,心里也是一沉,如今正是研制“银河-Ⅳ”超级计算机的关键时间,一个萝卜一个坑,要是有人突然辞职走了,会造成研发项目延期。

在总指挥周新民院士和副总设计师张明显的陪同下,来到会议室,向参加“银河-Ⅳ”超级计算机项目的全体研发人员发表讲话,鼓舞士气。

杨学俊从金陵通信工程学院毕业后,报考了国防科大硕士研究生,投身于超级计算机的研究,毕业论文是关于向量超计算机编译技术,“银河-I”总指挥慈运桂院士看了之后,在论文旁边写:此人要想办法留下来。

“银河-I”研制成功后,美国突然宣布容许向中国出口每秒亿次级超级计算机,IBM和Intel超级计算机在中国国内降价50%,意图就在于抢占中国超级计算机市场,把刚刚问世的“银河-I”扼杀在摇篮里。

银河人自讨“苦”吃,决定靠自己“争”来继续研制“银河-Ⅱ”超级计算机。

后来,杨学俊毕业留校,参与了“银河-Ⅱ”超级计算机的研制,继续攻读计算机博士学位。

1992年11月18日“银河-Ⅱ”超级计算机鉴定正式揭幕,历时1个月,超级计算机运行1万多个小时后,没有发现一个点虚焊,一根线绕松。

“银河-Ⅱ”超级计算机研制成功,缩小了我国与美国和日本超级计算机先进水平的差距,又一次打破了国外在超级计算机技术领域对国内的严密封锁,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银河-Ⅲ”超级计算机在1994年立项时,年仅 31岁的杨学俊被任命为总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