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八六章 投资ASML

八十年代中后期,国内企业开始大规模引进外资,成立半导体合资公司,有了“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思想,光刻技术和产业化,停滞不前。

半导体产业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化工程,需要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作为基础,还会经常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制裁,前世,举国之力都没有赶上美国和日本,还落在韩国的后面。

重生者打算在通讯芯片方面有所作为,不会狂妄到凭一己之力生产euv光刻机。

从李国良和刘宇宏的口里得知,如今能生产光刻机的企业,少说也有数十家,高端光刻机市场被尼康垄断,尼康一家就拿下四成光刻机市场份额,英特尔、ibm、amd和德州仪器都是尼康光刻机的大客户;gca、佳能、svg、ultratech排在第二梯队,p&e、日立和asml属于第三梯队。

孙健立马指示余建国,派人前往荷兰埃因霍温接洽asml,看是否有投资股权的机会?

在开曼群岛注册的曙光投资公司(tic)愿意投资asml的股权。

余建国派正在开拓德国软件市场的向冬萍和郭雨辰,暂时放下手里的工作,前往荷兰埃因霍温接洽asml。

向冬萍和郭雨辰开始学习光刻机和芯片生产的基础知识,搜集asml、尼康、gca、佳能和svg的资料。

光刻机的原理就像幻灯机简单,把光通过带电路图的掩膜(mask,也叫光罩),投影到涂有光敏胶的晶圆上。

六十年代的光刻,掩膜版是1:1尺寸紧贴在晶圆片上,而那时晶圆也只有一英寸大小,光刻机当时并不是高科技,半导体公司通常自己设计工装和工具,英特尔开始是买16mm摄像机镜头拆了用。

八十年代初,飞利浦公司遇到经营危机,打算放弃非核心业务,把光刻机业务卖给领先的美国公司,或是卖给崛起中的日本光刻机公司。

asm的创始人普拉多一直希望和飞利浦合作,经过漫长的谈判,光刻机业务从飞利浦半导体设备公司中独立,八四年成立了合资公司(asml),合资公司注册资金四百四十万美元,作为项目的主导者,asm获得40%的股份,飞利浦和mip(私募股本基金)分别获得百30%的股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