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款5门5座suv,长度4.85米左右,宽约2米,高约1.7米,接近角17度,离去角20度……”
“电机已经定下来了,就采用我们公司正在研制的感应异步电机和永磁同步电机,前150KW后210KW……双电机四驱,注意一下。”
“锂电池也确定下来了,低配版续航500公里,高配625公里,电池包重量记一下,375公斤和500公斤,这个参数是基本不会动的,设计的时候大概注意一下。”
“特别要注意的是,B柱这里,要与玻璃窗圆滑过渡……”
……
郝强向团队详细阐述了他对未来ES6特征的构想,明确指出哪些元素是核心不可更改的,哪些可以灵活调整。
随着郝强的讲解,结合他提供的手绘草图和初步三维渲染图,团队成员们逐渐在脑海中勾勒出了ES6的大致模型。
讨论中,一位经验丰富的钣金工程师提出了关键性问题:“董事长,车身的流线型设计对钣金原材料的稳定性要求相当高。
如果不同批次的材料塑性存在差异,在折弯回弹时就会出现不一致,这会给批量生产带来极大的挑战。
以目前国内各钢厂的技术水平,我担心实现起来会有一定难度。”
郝强认真听取了工程师的意见,回应道:“我理解你的顾虑。
关于这一点,我会进一步与钢厂沟通,争取把技术提升。
如果确实难以保证材料的一致性,我们可以考虑增加模具数量,针对不同批次材料的塑性特性,采用对应的模具和折弯参数。”
郝强知道钣金工程师提出的问题切中要害。
要在批量生产中保证复杂圆弧钣金的一致性,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市面上许多汽车的车身设计相对保守,缺乏明显的流线型特征。
这并非设计师不想,而是受限于工艺和原材料稳定性。
另外,就是成本问题了。
越复杂的车身,制造成本就更高。
未来ES6的制造成本肯定不低,值得搞。
哪怕是亏本,郝强也想搞。
如果第一款车就失败了,影响团队的信心。
员工看到董事长这样要求,也不好说什么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再说,董事长也不是外行人,并没有瞎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