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以外,其他的请假又没那么好了,一年之内不允许请假,两年之内最多请一个月的假,即是在三年时间内最多两个月的假。
于冯过而言,即便有一个月的假,也是没法回上饶过年。都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好在家人在东京住了一段时间,倒是没那么多的思乡情切。
资哲建议在一起过年节,他冯改之岂会不允?热热闹闹过大年,这才是中国习俗的正确打开方式嘛。
腊月廿四是小年,千家万户同时怀着迫不及待的心情,完成一项工作——祭灶送神。
二十五,磨豆腐。春节期间磨的豆腐,大约是在各种肉食生猛中起到荤素搭配,营养齐备的作用。“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磨完豆腐,必须吃豆腐渣。理由是玉皇大帝在天上听过灶神的汇报后,要实地考察回头看。看到人间如此清苦,玉皇大帝也就舍不得惩罚。
腊月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鸡鸭鱼肉带回家,白花花的银子像小河淌水。
年货大抵有腊药、锦装、新历、诸般大小门神、桃符、钟馗、春帖、天行贴儿、金彩、缕花、幡胜、馈岁盘盒、酒檐、羊腔、果子、五色纸钱、糁盆、百事吉、胶牙饧等。嗯,“腊药”可以理解为东京大补丸、健胃消食片,或者卤煮用的花椒茴香、桂皮香叶,而不是书上说的腊月里制的药剂疗效显着。其他诸如门神、桃符等列入这个清单的,乃是烘托氛围营造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羊腔”就是剥了皮去了内脏的羊。猪肉、鱼虾是大路货,牛肉则属于违禁物品,因为耕牛是劳动人民的神助力,但是牛肉虽禁不止。“胶牙饧”则是麦芽糖。
腊月二十九,开封集市慢慢散去了,零星的爆竹在淌着蜜飘着香的空气中炸响。
大年三十,除夕之夜,家人相聚守岁,欢宴共饮,或点燃灯烛,或烧红火焰,通宵达旦迎接新年的到来。
食俗上当然不能缺少“仪式感”。
盛行于南北朝时期的“角子”沿袭至大定依然是过年必不可少的食物。这种形如偃月的食物常成为人们用以寄托美好愿望的吉祥物,须连汤一起食用,名曰“馄饨”。
除了吃的,还少不了喝的过年习俗怎少得了——饮屠苏酒。屠苏酒是汉之后兴起的过年时饮用的一种用药物浸泡的酒,据说是由汉末名医华佗创制的,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花椒等。
而随着大定节日活动的世俗化、娱乐化,传统的燃放烟花爆竹不再赋予过多压邪驱鬼的色彩,取而代之的是象征热闹与喜庆的功能。而火药的普及为过年燃放爆竹提供了可能。到了本朝,人们开始用纸包火药制成爆竹。除夕、春节放爆竹之俗开始大规模盛行。
除夕夜,爆竹之声通宵不绝。
这正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入暖送屠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