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个加入梁山的盗伙原本是登云山邹家叔侄,但是他们隶属于登州派,并不能自作主张,出林龙邹渊和独角龙邹润“虽有八九十人,只有二十来个心腹的”,邹家叔侄的登云山可以忽略不计。那么第五个加入梁山的就应该是鲁智深的二龙山了,他入伙的时候,还带着桃花山、白虎山的兄弟,所以三山聚义打青州,并不是黄信镇的那个“三山”:黄信想镇而没镇住的是二龙山、清风山、桃花山,既不包括史进的少华山,也不包括孔明孔亮的白虎山。
去掉邹家的登云山,梁山比较有实力而且基本自成体系的十个山头,最后一个加入的是有二三百匹好马、五七百喽啰的枯树山,这伙强盗只有一个盗魁,那就是丧门神鲍旭,此人能跟李逵“一见如故,便和亲兄弟一般”,可见档次也高不到哪儿去。
鲍旭上了梁山之后,基本就是和项充、李衮一起给李逵当小弟兼保镖,他那五七百人马,也不知哪去了。
枯树山的丧门神鲍旭入伙后,梁山就不再招揽其他盗伙,而是注重抓捕、劝降朝廷军官,于是梁山的小山头,就定格在十个:清风山、对影山、黄门山、饮马川、二龙山、桃花山、白虎山、少华山、芒砀山、枯树山。
瞧瞧,小小一水泊梁山便山头众多、派系林立,这样的组织能成大事?
武松与鲁智深是唯一侠义源泉,其他则为暗黑组合,这样的负能量团队,任何时候都无法成气候,只能以诏安为终极目标。
武松已然走上了不归路,鲁智深也步其后尘了?兜兜转转仍是走到这步,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哪。
听着好似是燕青冒犯了高俅而获罪,应是刺配沧州。
“刺配”开始于五代十国的后晋时期。起初“刺”和“配”是两种不同的刑罚,只是后来并用而合称了。
所谓刺配,指在犯人脸部刺字并发配边远地方。“刺配之法二百余条,其间情理轻者,亦可复古徒流移乡之法,俟其再犯,然后决刺充军。”
本朝统治者实行折杖法,以杖刑代替原来的苔、杖、徒、流四种刑罚的执行。但同时又沿用和发展了后晋以来的刺配之刑,作为对死刑的宽宥。刺配之刑成为集刺面、杖刑、流配三种处罚于一身的重刑,仅次于死刑。
刺配按罪轻重的不同而不同,分为刺配本州、邻州、五百里、一千里、二千里、三千里及沙门岛等不同等级,刺面也分为“大刺”和“小刺”。凡犯重罪的,就把字刺得很大,而且根据不同的罪行,所刺的形状也不一样。如:凡犯盗罪,刺环于耳后;处徒刑、流刑的刺方形;处杖刑的刺圆形,三犯杖刑移于面,“径不过五分”。后来又规定,“凡强盗抵死特货命之人”,在额头上要刺强盗二字,余下的字分刺两颊。所刺内容除“选配某州(府)牢城”外,也有把其犯罪事由等刺于脸上的。到了配所后,所服劳役的种类很多,而大量的是充当军役。服役也没有一定的期限,因为大赦多,几乎每两三年就有一次。每次大赦,由主管刺配犯人的官吏将配役者的情况上报,对其中犯罪情节较轻的,或服役期间表现较好的,可以释放回家;而罪行严重的,则要终身服役。
燕青如何就犯下刺配大罪了?鲁智深又如何赶来搭救?
冯过百思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