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行人太过显眼,一路上不断有人打听跟随。那两个跟着武松进林的闲汉绘声绘色、唾沫横飞的诉说着过程——
进林寻了一会儿,由于酒力发作,武松便找了一块大青石,仰身躺下,刚要入睡,忽听一阵狂风呼啸,一只眼睛上翘,额头白色的老虎朝武松扑了过来,武松急忙一闪身,躲在老虎背后。老虎一纵身,武松又躲了过去。老虎急了,大吼一声,用尾巴向武松打来,武松又急忙跳开,并趁猛虎转身的那一霎间,举起随身携带的哨棒,运足力气,朝虎头猛打下去。只听“咔嚓“一声,哨棒打在树枝上。老虎兽性大发,又向武松扑过来,武松扔掉半截棒,顺势骑在虎背上,左手揪住老虎头上的皮,右手猛击虎头,没多久就把老虎打得眼、嘴、鼻、耳到处流血,趴在地上不能动弹。武松怕老虎装死,举起半截哨棒又打了一阵,见那老虎确实没气了,这才住手……
文字的表述能力是肤浅苍白的,远不及添油加醋、主观客观混合掺杂的讲述者之万一。总之,说与听的都爽了。
武捕快徒手打虎这一爆裂消息迅速传遍全城,红透扬州。
汉建安二十三年十月,孙权骑马经过一地时遇虎,孙权本想用箭射它,但想不到老虎直接扑上来咬伤了他的马。危急之际,孙权将双戟朝老虎掷去,将虎戳伤。侍卫张世见状,连忙以长戈猛击老虎,最后成功将其擒获。在三国时期,类似“孙权搏虎”的还有曹真、曹彰、夏侯称、孙礼等人。
北周杨忠尝从太祖狩于龙门,忠独当一猛兽,左挟其腰,右拔其舌,太祖壮之。意思是,杨忠与老虎单挑时,用左手夹住老虎的腰,并用右手拔了老虎的舌头。如此强悍的战斗力,简直爆表。
另一位打虎的勇士是张兴祖——“兴祖平生杀虎数十。一日遇虎,一发而踣。语左右曰:‘生虎髭剔齿,可以已风拔之。’虎怒,爪其靴裂,兴祖立杀之。人遂名兴祖为杀虎张。”张兴祖把老虎打伤了,还按住老虎要把须拔下来,老虎一反抗,就立马把它杀死。如此骁勇,难怪别人都叫他“杀虎张”了。
历史上的打虎名人还有汉代的李广、晋代的周处、大昌的裴旻等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俱往矣,古有李广射虎、典韦驱虎、孙权搏虎、周处除虎、杨忠擒虎,今有武松打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武松打虎?
冯过同学就些微的迷糊了,杭州人武阿二在扬州蜀冈打虎?说好的三碗不过岗呢?施大大会不会气的……
呃,不对,施大大原本就是只是借用了细小的情节创造了剧情,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嘛。
那个时空,徐麒请苏州隐士施肇瑞到家里当私塾先生。施耐庵就住在祝塘镇环境幽美的大宅里,边教书边写作《江湖豪客传》(成书后改名为《水浒传》),当地人都尊称他为“耐庵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