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吃食生意都不可能做到独家,有了新奇又好吃的吃食,风靡起来之后,肯定会有模仿者。
杜家人早就在开始的时候就知道了,只能说别人再怎么模仿他们家的生意,也不可能超越。
但是多多少少也会分走一部分的生意,毕竟,杜家做的是中档的生意,但是总会有其他商家愿意降低菜品质量,降低价格,抢占低档的市场。
因为就算是只需要300文左右,就能在杜家酒楼点一碗麻辣烫吃到饱,但是也有一部分的老百姓,可能全家老小一个月的嚼用也才300文左右。
所以,其他商家用仿制的低配版麻辣烫,去抢占低价市场的现象,一定会有的。
杜家人也没那个雄心壮志说,自己一家无官无爵的小老百姓,还能走太白楼那样的路子。
他们没这个自信,自然也不会去强求太多。
所以杜氏酒楼在迎来了一个半月的高峰期之后,生意开始缓缓地回落。
因为,京城的各个街道突然出现了很多,打着某某家麻辣烫的招牌,悄然开业了。
这些麻辣烫铺子背后的东家是普通商人,还是豪门大族,杜家没有去深究。
倒是杜幼菱让三哥带着自己,去几家新开的麻辣烫店铺里吃过。
吃完了几家之后,兄妹俩反而放心了。
这些新开的麻辣烫店铺里,味道只能说顶多做出了杜氏酒楼一半的美味。
他们汤底里也是用香料熬煮的,但是明显香料不齐。而且骨头汤熬煮的时间普遍都不够,最起码骨头里的骨髓肯定没有熬煮出来。
更重要的就是,用茱萸果代替辣椒的麻辣烫完全就是失去了麻辣烫最大的特色。另外花椒昂贵,也很少有店铺舍得用。
总之就是用料不扎实,蔬菜肉类也没有杜家的新鲜。麻辣口味更是和杜家的完全没法比。
只有很多想尝尝风靡京城的杜氏麻辣烫,但手中不甚宽裕的百姓之家,去光顾。
杜氏酒楼的顾客也的确被吸走了一些,毕竟有时候地理位置也是食客们考虑的一部分因素。
总之,杜氏酒楼回落过后的生意,就保持在每日赚一百五十两左右的银钱。
这样,杜家人也都很满意。
甚至,酒楼生意平稳,杜家人腾出手来,想回村看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