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大哥的章程呢?”
“不瞒你说,县里有些门路和远见的已经陆陆续续走了一二十家了。他们一半是县里的商户,一半是大户人家招了护卫扮作行商,这样的话最起码能顺利地走出去。”
“那大哥你打算何时走?”
“我原先还有一些犹豫,舍不得这么大的家业,毕竟这里的田产铺子可都是带不走的,能带走的也就是一些银钱粮食和布匹,大半身家都要搁在这儿。”
说完李家舅舅喝了一杯茶,继续道:
“但是看到你来,我突然就下定决心了,一定要走,还要尽快走。毕竟风声如果都传到你们镇上去了,可见情况已经很危急了,大户人家已经走了许多。”
说完两人对视一眼,都清楚彼此是明白人。
他们不是圣父,在这个吃人的年代,大家为的都是自己和家族。他们首先想着的就是保全自家,再告诉一些亲近的人家就算是尽到心意了。
杜老二说:“那大哥你现在已经准备了多少粮食?”
李家舅舅说:“我家中地窖原本就有1000斤大米1000斤面,前儿个我又让柏儿又买了2000斤大米、2000斤面和2000斤的粟米。”
“其中500斤的面、500斤的米和500斤的粟米是给你们家的。”
“大哥这可使不得。”这么多的粮食,杜老二还真不好意思就这样直接收下来。
“你也别推脱了,不说其他的,我妹子和6个孩子,这一路上北到京城几千里没有足够的粮食吃,你忍心看着他们挨饿吗?”
虽说杜老二一直坚持着礼尚往来,但是现在更重要的明显就是粮食,能让妻儿在逃荒路上吃饱的粮食。
想明白这一点,杜老二也不是那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连忙接话说:
“大哥,眼下这个情况我也不说别的了,粮食我收下。但你放心,等以后安顿好了,我一定还给大哥。”
李家舅舅一看他想明白了,也松了一口气,就怕他这个妹夫这个时候硬脾气上来,不愿意接受他的帮助。
“都是一家人,瞎客气什么。”
接着又说了一句实话:
“其实送你们这些,我也是有些私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