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颜道:“你有所不知,圣上传书说,宋已风雨飘摇,而大元鼎盛,攻城略地,所求无他,但有传国玉玺求之不得,此玉出于楚山,传说是轩辕黄帝在乘龙升天时掉下来的一块玉佩,落在地上化为一块奇石,所以才有凤凰落在上面保护它,后来楚人卞和因缘得之,怀璧其罪,不得不献与楚王,后被历代帝王视为珍宝。秦始皇得此玉后,命李斯雕琢为玺,镌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称为传国玺!”
“那丞相的意思?”忙古歹询问道。
“这个传国玺必须尽快送到大都,这些宝物也是圣上及皇宫喜爱和所需之物,圣上还将用于奖赏有功之臣。”
“那……文天祥丞相呢?丞相不是一直想让他为我大元效力吗?”
“也一并送回大都,早早断了其南归念头,某相信这个脾气又怪骨头又硬的文天祥,终会为我大元所用的。”
“丞相,末将愿率五千精骑押送,保证安全送到大都面呈圣上,如有差错,任凭丞相发落。”忽剌出道。
“不妥,此行至关重要,若走漏半点消息,路上难免被宋军、乡兵、土匪、盗寇和有异志的人盯上,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伯颜道,“这些毕竟是宋室至宝,传国玺在汉人中更是非比寻常,只怕那些投降过来的南人,甚至汉人会起不良之念。再者,走陆路需要经过层层关隘,险峻山口,车辆载货笨重,且运送队伍至少五里之长,一天也走不了多少路,安全没有保障。”
“丞相的意思是?走水路?”忙古歹问道。
“海路,沿海一路向北,至海津登岸,直抵大都。”伯颜道。
“丞相请详细说。”忙古歹道。
“走海路,一是从盐官出发,一路向北,皆为我大元管控之域,又无海贼,又无风浪,可确保平安。二是陆路容易走漏消息,海路则全程在海上,不用担心泄密,不大可能被人盯上。三是可由忽剌出万户拨出三千精骑,从陆路沿岸跟随,提前到沿途各补给码头布置,防止万一。四是人员、物品和粮草饮水等,可分开装船,船上着最亲信之人押运。”
两人听到伯颜分析的头头是道,不由连连点头。
“运送之人如何安排?”忙古歹看向伯颜。
伯颜沉声道:“辛苦忙古歹大人负责,传国玺我已安排专人携带,忽剌出部五千精兵一分为二,两千负责海上随船押运,陆上可由千户、副将索多带领三千精骑,沿途护卫。所有人员不得有汉人兵士参与,给你们两天时间收拾装船,待我大军全力攻城时开拔,那时宋军肯定自顾不暇。”
“遵令。”两人同时应道,赶紧回去准备去了。
伯颜转向内室道:“恭请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