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晓雪:"要不是你考虑肚子里的孩子,你肯定会,不管弄出什么动静,你也不会考虑爸妈还在外面的客厅里。"
金朝龙吻了一下茅晓雪红彤彤的脸颊,几乎零距离的说:"算你猜对了,如果不考虑孩子,我会让你呀呀大叫。"
茅晓雪用手刮了一下金朝龙的鼻子:"说这话你也不嫌害臊。我就不信你一个大男人,不讲究稳重,不顾爸妈在家里的事实。"
金朝龙把茅晓雪整个身体抱在怀里,晓雪很温顺。金朝龙感慨:"晓雪,这样抱着,人生最幸福的时刻。从今往后,我们要保持这幸福的样子。你再也不要离开我,除了工作,余下的时间我会好好的陪你和孩子。"
茅晓雪点了点头,对金朝龙的一席话很实用。她不由得伸出双臂,由轻到重的抱紧了金朝龙的腰身。
灵魂互相缠绕的那一刻,人性圆满,生活幸福,社会和谐。从那一天开始,茅晓雪开始正视生活,不再因为嘴歪,心里藏有阴影,见谁都昂起头,挺起胸,温馨的与人打招呼。用亲切的语言,与所有到村部办事的人交流,得到村民们一致好评。渐渐的,茅晓雪的形象逐渐阳光起来,不管她走到哪里,气场瞬间就能点亮人群。
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社事也在不断的酝酿之中。就像酿酒,时间到了就会酿出酒香。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东陵村发生了一件令人惊喜的新闻。这个新闻传播的很快,很快就家喻户晓,把陆正峰新建成的三层楼房前给围了个水泄不通。
原因令人咋舌,羡慕,上午十一时许,陆正峰的儿子陆瑞霖从镇上的方向开回一辆崭新的联合收割机。收割机巨大的轰鸣声,所过之处人们纷纷从家里走出来并跟上去围观,目睹这个庞然大物。祖祖辈辈生活在原上的人民,从来没有见过的这种现代化农业装备。
庞然大物在陆正峰刚落成的院子前停下,从上面下来陆正峰的儿子陆瑞霖。三十岁的年纪,歪戴着一个遮阳帽,像一个涉世未深的小青年。他向每一个来到自己家门口的人,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散烟,礼貌的与所有人打招呼,回答所有人的提问。
陆兆林:"买这台大家伙要不少的钱吧?"
陆瑞霖沾沾自喜:"这是国内最新式的联合收割机。收割,脱粒,分离,清选,出粮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机械。不但可以割玉米,也可以收割小麦。也不算贵,也就十几万块钱。前面是割台,中间是脱粒的滚筒和分离装置,后面是清选筛,通过震动和气流的作用将分离后的混合物中的籽粒与颖壳短径杆等轻质杂进一步分离。经过风扇产生的气流把杂物吹出,落到下面的粮食被集中收在粮仓里,然后再由卸粮的装置出粮,完成收割。"
每个人仔细观看,每一个人的脸上都表现出羡慕的眼神。
这一幕成为东陵村村民生命中不可多得的记忆。这不但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代表农业现代化的一个进程,说明人民思想意识的改变。也是这种改变,让陆瑞林很快娶到了中意的婆娘。
妻子是镇上的人,媒婆介绍的时候,两人一见如故,好像彼此就是自己一生要等的那个人。当天晚上两人便如膝似胶,月内便结了婚。周新凤拿出当母亲的伟大情怀,对儿媳疼爱有加。从那年的秋天开始,儿媳便跟着陆瑞林给别人家收割玉米。她站在田间地头为陆瑞林服务,送水送餐,登记地亩数。俩人相得益彰,很快诞下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
周新凤每次回来的时候,都会给儿媳数量可观的一笔钱。儿媳妇非常的懂事,对待周新风和陆正峰就像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不过,周新凤回来的次数不是很多,她带领下的家庭,在东陵村屈指可数,数一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