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长安,骄阳似火,天空湛蓝如宝石,不见一丝云彩,仿若一块巨大的蓝色绸缎,平整而光滑地铺展在天际。城中的大街小巷弥漫着暑气,那暑气如同无形的热浪,一波一波地翻滚着,人们纷纷寻找着阴凉之处躲避酷热,好似一群在沙漠中寻找绿洲的旅人。皇宫内的树木虽枝繁叶茂,但那蝉鸣之声却不绝于耳,似在诉说着夏日的悠长,又像是在进行一场永无休止的歌唱比赛,看谁的声音更加嘹亮。太液池的湖水在烈日下波光粼粼,似是无数细碎的金子在水面上跳动,偶有鱼儿跃出水面,溅起一串串晶莹的水花,仿佛是在与这炽热的天气做着小小的抗争。
唐太宗李世民在御书房内,看着西南传来的捷报,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那笑容犹如春日里盛开的花朵,灿烂而温暖。此时,李承乾、李泰、李治三位皇子前来请安。
李承乾率先开口问道:“父皇,看您今日似有喜事,莫不是朝堂之上有何佳音?您这笑容,就像那久阴之后突然放晴的天空,定是有什么大好消息吧。”他目光中带着好奇与关切,身为太子,时刻关注着国家大事,犹如一只敏锐的猎鹰,时刻留意着周围的风吹草动。
李世民笑着将捷报递给李承乾,说道:“朕刚收到西南传来的消息,渝州人侯弘仁自牂牁开道,出邕州,打通了通往交州、桂州的路线。蛮、俚等少数民族有二万八千户降唐。此乃我大唐之幸事,对西南边疆的稳定与发展意义非凡,就如同为大唐的边疆版图添上了一块坚实的基石。”
李承乾接过捷报,仔细阅读后,说道:“父皇,这确实是大喜讯。儿臣以为,这将大大加强我大唐对西南地区的控制与影响力,日后西南的赋税、兵源皆可为大唐所用,这就像是打开了一座宝藏的大门,里面的财富取之不尽。儿臣欲请旨,前往西南视察一番,以便更好地了解当地民情,为日后治理出谋划策。儿臣想去看看那片新开拓的土地,感受一下那里的风土人情,也好为大唐的边疆治理尽一份心力。”他心中思索着,若能亲赴西南,不仅能在父皇面前展现自己的治国才能,也能为大唐边疆的稳固贡献力量,心中满是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在西南地区大展宏图的场景。
李泰在一旁眼珠一转,说道:“大哥此想法虽好,但西南之地,路途遥远,且多有蛮夷习俗,大哥身为太子,不可轻易涉险。这就好比那远航的船只,船长若是轻易离船,万一遇到风浪可就危险了。儿臣以为,可先派遣能臣干吏前去详细勘察,绘制地图,整理当地风俗人情等资料,再做定夺。儿臣愿在长安协助整理这些资料,为大哥提供后方支持。儿臣虽然不能亲赴前线,但在后方也定能发挥重要作用,就像那幕后的军师,为前方的将士出谋划策。”他心中暗自盘算,若能在后方处理好这些事务,也能凸显自己的能力与智慧,在父皇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仿佛看到了父皇对自己赞赏有加的模样。
李治眨着大眼睛,天真地说:“父皇,西南在哪里呀?那些少数民族为什么要降唐呢?是不是因为大唐很厉害?他们是不是看到大唐的军队像巨人一样高大威猛,就害怕了,所以才投降的呀?”他对地理和政治之事尚懵懂无知,只觉得这是一件新奇之事,就像一个孩子看到了从未见过的新奇玩具,满心都是好奇。
李世民笑着摸了摸李治的头,解释道:“稚奴,西南在我大唐的偏远之地,那里山川险阻,民族众多,就像是一个神秘的宝藏盒,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宝贝。此次侯弘仁打通道路,让他们见识到了大唐的繁荣昌盛与强大国力,所以才愿意归降。这就如同黑暗中的人看到了明灯,自然会向往而来。大唐就像那光芒万丈的太阳,周围的星辰都会被它的光芒所吸引。”
李承乾听了李泰的话,点头道:“泰弟所言也有几分道理,只是这西南之事不可拖延,需尽快安排妥当。这就像救火一样,一刻也不能耽误,否则火势蔓延,后果不堪设想。”
李泰应道:“大哥放心,臣弟定当全力协助。臣弟府中有几位擅长地理绘图与整理资料的门客,他们就像一群技艺精湛的工匠,可让他们即刻着手准备。臣弟会好好督促他们,保证不会出任何差错。”
李世民看着两位皇子,说道:“你们能如此为大唐着想,朕甚是欣慰。西南之事,关乎国家边疆稳定与统一,需谨慎对待。承乾,你可与朝中大臣商议,选派合适之人前往;泰儿,你在后方也要用心,不可马虎。这就像是一场拔河比赛,两边都要用尽全力,才能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