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平武县乃至整个G省都笼罩在抗旱救灾的紧张氛围中。田间地头,社员们忙碌的身影穿梭不息,他们或操作着有限的水泵抽取宝贵的水源,或肩挑手提,用最原始的方式为庄稼输送生命的甘露。
然而,资源毕竟有限,人力挑水虽辛苦,却也成了无奈之下的常态。庄稼不等人,每一分迟缓都可能意味着收成的减少,这份紧迫感让每个人的心头都沉甸甸的。
此刻,林国栋等人不禁对龙知青当初的先见之明感到由衷的敬佩。正是龙知青早早地预见到了旱情的严峻,提前采取了措施,东湾村的玉米才得以幸免于难,依旧郁郁葱葱。
相比之下,其他村庄的情况就不容乐观了。尽管他们后来也竭尽所能,试图补救,但终究是错过了最佳时机,收成的前景令人担忧。
这天,马建设再次踏入了东湾村。他作为公社领导,肩负着视察各村受灾情况的重任。看着东湾村与其他村庄截然不同的景象,马建设的心中五味杂陈。
他清楚,这场旱灾不仅是对农业的一次严峻考验,更是对人们智慧与预见性的一次深刻检验。而东湾村,无疑在这场考验中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当马建设得知东湾村早在半个月前就已开始挑水浇地,甚至龙知青还因此晕倒在地里时,他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深深的敬意。这份先见之明和无私奉献,让他对东湾村的变化感到由衷的震撼。
他看向龙丽帆,眼中闪烁着钦佩的光芒,笑着说道:“龙知青,能不能带我在村子里走走?我想亲眼看看你们是如何在这艰难的环境中,依然保持庄稼的生机与活力的。”
龙丽帆闻言,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她带着马建设穿梭在田间小路,详细介绍着他们抗旱救灾的每一个细节。
马建设边走边听,心中愈发感慨,东湾村的坚韧与智慧,无疑为这场抗旱救灾的战斗树立了一个值得学习的典范。
一番深入的参观后,马建设感触颇深。最让他震撼的是,龙知青竟带领社员们早早地挖了一口鱼塘,而这鱼塘中的水源,在抗旱期间成为了宝贵的助力。
如今,许多地方的河流因抗旱而几近干涸,甚至有的村子为了争夺一点水源,村子之间几乎要大打出手。相比之下,东湾村却因这口鱼塘而避免了这样的冲突,保持了村庄的和谐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