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亮,城门开了。
一队守城的士卒迎着晨雾出城操练,列队行军的口号喊的惊天动地,顺带把城市唤醒。
伴着车轴的吱嘎和马匹的嘶鸣,几十辆重载马车从黑森林赶来,拉着上百吨的褐煤入城,保障城里近十万人口的燃料所需。
除了煤炭,木材食品布匹等货物也由马车运进城。周围村镇的产品被拉到城内,换取工坊的产品。
虽然寒风城周边交通依旧不便,但定期往来的货运马车将村镇零散的生产力激发出来。城市便是如此聚集和供应更多的资源,产生规模效应。
物资依旧紧缺,但至少是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过去可是真没有。
当然了,做好这些工作的前提是得有个好的管理者。不是自夸,周青峰觉着自己目前的管理还算合格。
比如近半年来,寒风城的人口从二十多万逼近三十万。
北地有大量流民涌来。夏天,城内承载能力有限,很多流民只能聚集在城外搭建窝棚,艰难度日。冬天再让这些人待在城外,用不了多久就能全冻死。
为了获得足够的劳动力,巡检署每天派人到城外收容流民,免得他们死掉。这些人入城后被安置在工匠区——去年内涝淹没的区域今年夏天改造完毕。
托水力木材加工厂的福,城里的建材价格大幅下降。工匠区建起了成排的简易房,就是很简单的用木头搭建,盖个两层。
简易房里没什么家具,也没有太多的生活设施,十几平米的房间要塞四五个人。但相比去年露天的收容营,这好歹是个遮风避雨的住所。
周青峰掌控的动员能力比去年强多了。光是给流民提供医疗服务的‘疫病之母’信徒就超过两百。
这些信徒组成医疗队,好歹能看个病,配个药,控制一些传染病,哪怕收尸都比寻常人更专业些。只是他们时不时在思想上闹点别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