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现在他们商店里的货物挺多的呀。光我们一月份就给他们送了近一万个货柜。整整七条大型集装箱货轮抵达。调配这么多货可不容易呢。”
说到近一万货柜,何玉兰还满满的自豪感。因为在九十年代初要调配这么多货物运输是真不容易。
为了让运输便利些,‘圣光’沿着各条交通线到处扫货。比如从魔都沿长江深入到重庆去了。
大毛市场啥都要。国内则啥都想卖。高价货物可以空运。低价货物只有海运才不亏本,必须用内河货轮先运到魔都再装船。
为了莫斯科的姑娘能穿上魔都生产的印花裙,为了萨马拉的家庭主妇用上武汉生产的电熨斗,为了喀山的小伙子用上广州生产的体育用品......
为了运输更有效率,何玉兰愣是按人口数量给国内省市捐赠程控交换机,提供便捷通讯。
国产第一代万门级hjd-04已经出来了,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它本是郑州的信息工程学院研制。可这年头又不讲专利。技术迅速传开,国内一堆科研院所觉着有利可图,一窝蜂般的生产。
这机器原本还要靠进口芯片和零配件,靠外汇还能卡一卡产量,控制其发展势头。
可周青峰每星期十吨二十吨的‘电子垃圾’输送,愣是把这种‘高端货’在几个月时间内打成了白菜价。
有之前食品机械的教训,何玉兰也学会让拿订单逼着国内企业竞争——购买一台机器的价格是固定的,但对性能和稳定性有要求。
能想象十几家‘兄弟单位’挤在一起打破头的场景么。在天阳的‘圣光’总部就能看到。
平时各家单位的领导能和和气气的坐下来喝酒吹牛,现在不行喽!
想要年终多发奖金,就得想办法改进产品,多拿几台订单。否则单位职工兴许不敢说什么,但职工家属就要骂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