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氏如今带着巧姐,在连家姐弟经营的书画铺里任厨娘兼着打扫卫生,一天管三顿饭,一个月的工钱是三贯钱。
她闲时还可以从霓裳羽衣接绣领抹的细致活,短幅一天能绣三个,五十文一幅,长幅两天绣一个,二百文一个。
霓裳羽衣的绣活并不是等闲绣娘就能拿到,这是看着连科的面子方才放出来的活计。
连枝闲不住,也会接了短幅的领抹,在书画铺里没有客人的时候,绣上几针。
书画铺里有专门的掌柜镇铺,连枝和连科,一个是承继了父亲的衣钵于书画的装裱上有秘技,一个是贯通了衣钵和宫里头的技艺。
二人以书画铺为介,收集士大夫和画师的书画作品,同时通过关系网收集上京五花八门的小道消息,再从中筛选整理汇总上报至董和处。
在信息传递不发达的年代,世人只能从邸报和小报中了解大事小情,也是主要获取信息的来源。
再一个就是口口相传,小报的真实性相对真实度五五分成,但因着事件发生的时效性,在民间往往比邸报更受欢迎。
宋氏母女陪着连枝住在铺子的二楼,连科和连胜住在后院,省了看铺子的人。
连胜每日早起打扫庭院,喂牲口,再赶了骡车送宋氏去采买食蔬,连枝和巧儿负责清扫铺子,。
宋氏走前会将米粥熬在锅里,将用老面起发酵了一夜的面团,揉好切成长条型,醒好入屉蒸。
再烧上一锅热水,清洗抹布或是洗衣服用,连科就负责看火,打水。
店里头另雇了一名伙计,比掌柜早到半个时辰,帮着干些杂活。
待掌柜瞅着时辰来了以后,一铺子的人围坐在后院的厨房里吃了热乎乎的早餐后,放下前头铺子的门板便开张营业。
只伙计尚需赶了车送连胜去惠明寺跟着武僧习武,待开了春雪莲位于城外的基地建设完成,便可以住到那里习武学习。
现下连胜除了上午习武,下午要跟着连科和连枝认字和读文章,同时还要学习家传装裱的绝技。
巧姐白日里除了宋氏做饭时帮把手,其他时间都是跟着连枝听吩咐,连枝闲时也会教她认字,画花样子,连枝也不总使唤她,时常让她去宋氏身边,或是让她回屋休息。
巧姐是个乖巧的孩子,离了连枝便去娘亲身边,帮着分线,再绣些简单的图案。
宋氏爱惜巧姐,只不让她绣的时间长,便赶她去连枝身边当差。
两家人在这处书画院落了脚,又相处的其乐融融,不必为生计操心,渐渐散去了原本脸上的愁苦样,身上也贴了肉,尤其是连胜和巧姐,小脸更是如同发面馒头渐渐鼓起。
巧姐随着宋氏和连家姐弟刚进西园时畏畏缩缩,只知道躲在宋氏身后不露头,倒是后头承恩拖了她一块玩耍,和孩子们融入后,见无人瞧不起她,更没有人呵斥她,方渐渐露出孩子心性放开了手脚。
这一天最高兴的莫过于郭家兄弟姐妹,前所未见的热闹场面,几人坐在张灯结彩的花厅内,如同身在梦中,与他们同在的尚有郭老丈和高氏。
斩除了郭家的毒瘤,郭家人原可以回归村里,但考虑到年关,更是因为郭家姐妹几个在姜徐氏处享受到了关爱,很是依恋于她,姐妹四人更是极有耐心的陪伴着一对老人。
时常陪着二老抹牌骨,打小牌,加上郭大的案子,村里人众说纷纭,倒不如让这一家人换个环境。
好在郭老丈懦弱却明事理,高氏更是在女儿被卖,郭大娶了小寡妇后日夜被奴役时,醒悟过来,一味的忍让无济于事,正如族弟高吉所说,女子本弱,为母则刚,方能护得住子女。
二人刚进西园时唯唯诺诺,手脚都无处安放,郭老丈住进了外院,高氏同郭家姐妹一同安置在松鹤堂的后罩房。
高氏住进去的头一日晚,郭家姐几个在她身上腻歪够了,留了四娘和三娘跟着高氏睡。
她搂着女儿和侄女躺在柔软的被卧上时,竟难以入眠,对于她来说如同梦中,谁能想到能有这样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