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后年加入经历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整个酿制周期长达一年的酱香纯高粱酒烧和纯粮食酒烧,更是对竹筒酒的酿制,如虎添翼。
如今雪莲伤脑筋的是人员的输出,她计划着待进宫谢恩后,便要先去拜见二房的大伯,亲自拜托他,从东京城的慈幼局招揽人手,京城的水深,可不能轻举妄动。
一万斤的知足酒对于年产上千万斤酒水的大颂朝来说,如同一滴雨水汇入河流、一朵浪花卷入海浪归于汪洋大海般无声无息。
只是之后的两万六千斤知足酒,却是引起了注意,临安是大本营,又有寿安长公主、护国公和姜员外等人做靠山,宵小之徒不敢有大动作,就是有动作也要等来年,不管什么事物缺少不了模仿者,就算是竹筒酒按着级别取名,君子七贤、知足酒,但那入口绵甜的竹香味却瞒不了人。
只是模仿者也注定破译不了核心技术,蒸馏酒是一个难题,若竹腔内注入的是低度酒,那样的话出不了琥珀色的酒液,更出不了味道香醇的竹筒酒,更关键的是竹子生长环境的选择,若没人指导可是需要长时间的摸索。
雪莲对于模仿者无俱,手里的生意若干,有三两年的时间,就能赚个盆满钵满。
其实自从竹筒酒十月在大颂朝推出之后,因只在如意楼出售,加上姜尚书的升迁和被重用,他如今已是官家面前的大红人,虽不能与三位大相公宰相文天祥、右丞相陆秀夫、左丞相张秀杰相比美,那也能排在前十。
也正因为如此无形当中替雪莲消弭了许多障碍,再加上雪莲的加封,一个有封号的假县主和没有封号的县主,可不能同日而语,更重要的是雪莲能够被寿安长公主认为义女,这样一来,等闲人是不敢伸手。
第二批只取两万五千斤知足酒,剩余的竹腔留待来年四五月份再取用,因这酒底并不是高品质的高粱烧酿制,所以并没有储藏的价值,待明年开始酿制的竹筒酒,就可以随竹子生长三至五年,只有贵州出产的红缨子糯高粱,才能抗得住九次蒸煮,七次精酿。
话说因着种高粱,雪莲告诉姜员外一年能收两季,夏天割掉穗子,秋天它还会长出来,第二茬产量也挺高。高粱有着耐干旱、耐贫瘠强大的适应能力,只需要用二等地就能种植,在生产力落后的时代,为确保收成不好的年份,全家人也能有保底的口粮,农民伯伯们挤挤也要种上一亩三分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因从北宋就引进了占城稻,一年可以两到三熟,所以高粱能二熟,实际操作并不复杂,老庄稼把式一听就会。
雪莲如今也不缺钱更不少土地,包括姜家二房也是如此,为了多赚钱,自然这红缨子糯高粱也要加大种植力度。
知足酒十一月之前只在如意楼出售,十二月里开始在各府城的小酒馆内出售以及接受来年的预订,只一样全国零售价108贯一斤,不议价,不批发,且要限量。
酒徒想放开了喝只能去如意楼,只是在如意楼想放开喝,也有章程,自然是贵宾间里才能敞开了喝。而散台每日限量半斤,普通包间一斤,雅间二斤,就这个价格,也让那些个酒友挤破了门槛。
雪莲也不吝啬,将富商大贾手中的闲钱都搜刮出来,最大限度的激发了购买水平,同时也放出让这些商人得利的消息,来年大批量收购各种高粱,尤其是红缨子糯高粱。
以高粱酿酒并不是秘密,宋人已经试验出高粱酿酒的窍门,只是对于红缨子糯高粱酿酒最佳,尚未掌握,但假以时日,那成片成片的山间地头种上的高粱,可没有秘密可言,倒不如提早告知也赚个好名声。
因着红缨子糯高粱,姜员外可是收获了好人缘,有人欢喜有人忧。
忧的是一些已经掌握高粱酿酒的酒楼,喜的是那些尚未掌握技术的酒楼、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