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北宋中叶,杭州城外围已有八镇二市环绕,即南场、北关、安溪、西溪、临平、范浦、江涨桥、汤村八镇和浙江、龙安二市。
唐代京师长安郊区,除别墅、花园、墓地、道观、寺庙外,其余全是耕地的景观。
与长安截然不同的是临安城外南、西、北三处,数十里内,多是市井坊陌,其规模往往可与外路的一个小型州城相比。
雪莲还特别交待荷心,若是宫女们有兴趣,也可以参与进来,她们见多识广,多是出自六尚局。
大颂朝殿中省六局为尚宫局、尚仪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寝局、尚功局六局和下属二十四司。
首饰衣裳归属尚服局,而易、于两位嬷嬷一个是尚食局一个是尚服局出身,家中的周嬷嬷出自尚仪局的教导嬷嬷。
南烟等人是一等,金珠等人是二等。
在宫里,二等宫女平日做些煎药、烧水等不轻不重的活。
一等宫女最轻省,只需要端茶倒水、叠衣铺帐、梳妆打扮。
三等宫女负责烧炉子、浇花、喂鸟、清扫内殿、守夜等重活。
像荣恩、荣褒和小德子等四人,也只是二、三等的内侍省外省小黄门。
大颂朝延续了真宗皇帝时期内侍省的二分其制政策,并且建立拥有更高政治职能的入内内侍省,将其并入内东门司等机构,拥有与头衔并列的服务皇帝的政治职能。
同时与更为生活化的服务机构内侍省加以分立,虽冠省名,然称前省和后省,更多负责低级内侍和洒扫院子等职务。
内侍省分为前、后二省,居于宫内最北、最深,紧邻中轴,内东门司与中书门下、枢密院等中枢机构只隔一条大街,担任臣僚与内廷沟通的重要渠道。
内侍省又称“前省”,各品级为左右班都知、内东头供奉官、内西头供奉官内侍殿头、内侍高品、内侍高班、内侍黄门六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都知又分为左右班都都知、左班都知、右班都知、左班副都知、右班副都知。
刚入职的内侍统称“小黄门”,有功升迁后叫“内侍黄门”,如果犯了错误则被贬为洒扫院子。
入内内侍省又称“后省”,各品级为:都都知、都知、副都知、押班、内东头供奉官、内西头供奉官、内侍殿头、内侍高品、内侍高班、内侍黄门。
入内内侍省的宦官服侍的是官家、娘娘和公主,所以更热门,只是宋朝的宦官品级一般都比较低,但月银比较高,且高品级的宦官可以娶妻纳妾,组织家庭生活。
五月二十八大吉可出行,雪莲一家人兵分两路,姜清时携妻儿并几个有志儿郎启程去往临安城,同去的尚有忠勇王妃娘三个。
学子们在临安府城稍作停留后,会乘船南下。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游学历练,可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雪莲爹娘等人乘坐自家的运输船,直达临安崇新门外的码头卸下部分货物后,再带着剩下的货物航行至林嘉山庄,方便又快捷。
崇新门外的码头卸下的货,有育肥的鸭子,装进杯托里提了档次的松花蛋和咸鸭蛋,化妆品、油蜡、竹签等,并四月里腌制的酸笋,整缸的运去如意楼,好做酸笋老鸭汤。
而柳翠等人带去林嘉山庄的是孵化近一个月大的鸡、鸭、鹅仔各五百只,种蛋上万个。
此后临安城崇新门外的林嘉山庄,将复制西塘的养殖模式和作坊模式,逐渐扩大规模,辐射周边府城,同时为城内的一心烧烤店、火锅店和私房馆,供应原材料。
迎春、雪莲姐妹,带着炒茶工和专为炒青茶特制的几十口银锅,以及各类物资,乘马车从西塘出发,向休宁县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