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吉兆之子

清梦醒 哈什纳达尔 1157 字 16天前

先是在家族的生意上做些事情,全当磨练能力了。

二十六岁的时候,盛康把盛宣怀带到了李鸿章的府上加入了李鸿章的幕府,出任了一名小小的书办。

别人只能十年寒窗,要么清空自己的脑子,硬学那些毫无用处的四书五经,最后在科举场上搏得一个名次作为进身之途。可是等得到了机会,往往又因为没有真才实学,根本不能有所建树。

盛宣怀就不一样了。

他在最适合学习的年龄学习各种有用之术,然后凭借父亲的关系,直接来到李鸿章的身边做事,得到了别人可能一辈子也得不到的机会。

李鸿章当然很了解盛宣怀的实力,知道他不可能一直在小小书办的位置上。但是想要提拔他,也得有正当的理由才行。要有建树,有功绩。

当然,这需要机会,但机会其实是很多的。

不久,东齐遭遇饥荒。

盛宣怀的机会来了。

李鸿章派他去沪上筹措救灾善款。

盛宣怀到了沪上,原本以为沪上满地黄金,以自己的能力一定可以很快筹集到大批资金和物资。结果没想到,折腾了好几天,一点成绩也没有。

盛宣怀思来想去,觉得自己的最大问题就是太年龄了。

只有二十几岁,又只是一个小小的书办,在沪上毫无名望和背景,谁敢把承载着满满善心的真金白银交给你?万一小子卷了钱跑了怎么办?

盛宣怀急的,都想跟父亲求助了。

以盛家的能力,完全可以独立把当地的灾情给救了。

可是,如果那样的话,也就证明了自己只是一个百无一用的富家子。自己也就不必再在李鸿章身边辛辛苦苦的做什么书办了,还不如直接回家承接产业,守住基业,当个富家翁就得了。

可那是他绝不甘心的事情。

一向顺风顺水充满自信的盛宣怀,此时面对残酷的环境,却陷入了困境。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贵人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