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起动手,将这些东西整理出来,我先研究一下这源自古天竺的法身修炼之法,然后再给二号融合雷鬼。”
说着就坐下闭目冥想。
根据那个婆罗门祭司潘迪特讲述,他们传承的是共同尊奉湿婆和毗湿奴两位大神的一大教派。
古天竺有三大主神,即以梵天、毗湿奴、湿婆三神为主神。他们认为,梵天是主管创造世界之神;毗湿奴是主管维持世界的守护之神;湿婆是主管破坏世界和再生之神。
有趣是是印度教认为释迦牟尼佛是毗湿奴的第九个化身,而佛教则将一些列婆罗门教的神都差不多归为被佛祖降服的外道神灵体系之中。
婆罗门教的修行经典太多,比如最古老的《梨俱吠陀》,还有《耶柔吠陀》、《娑摩吠陀》、《阿闼婆吠陀》,被称为四部吠陀本集。
甚至关于这四部古经在中土的汉译名各个时期也不尽相同,如三国时期的《摩登伽经》译为赞诵、祭祀、歌咏、禳灾;南朝宋的译为忆力、阿他、耶训、三摩;梁陈的《金七十论》分别译四吠陀为娑摩夜集力(第四部名称原缺);隋《百论疏》译为荷力、冶受、三摩、阿闼;唐译为寿、祠、平、术;《金光明经疏》译为颜力(寿明)、耶树、娑摩、阿闼(术明)。
可以看出中土各个时期对婆罗门经典的理解都有所不同,只是中土这边研究这个的终究属于极少数,大多还是因为涉及佛教经典才有所涉猎。
剩下的婆罗门经典,最出名的就是以吠陀本集四部集合本地巫术等等发展出来的《梵书》了。梵书并非指一本书籍,而是多本以梵书为名的经典秘籍。
用玄门的思维来理解,吠陀本集应该就类似道德经那样的纲领,而各种梵书就是各家修行法门那种存在。
“根据潘迪特所述,他所在教派是以梵书之中的《百道梵书》中的一部分为主。名字意义过来就是《金刚光明梵书》,除了主要的修行法门,还记录着该派传承的宗教仪式、神话与巫术。
“金刚光明梵书的修行法门可以称作金刚光明法身法,以观想存神、祭炼法身为主,接受众生信仰,最终成就是祭炼出一尊以自身为样本的神灵。”
这妥妥的香火成神道,跟中土神道修士基本类似。
跟约翰自己修炼的以影分身之术和玄门护法神祭炼法为主的星辰分身之术,竟然也有着六七成以上的相似性,约翰觉得这个金刚光明法身绝对值得自己研究,说不定就能让诸位化身很快就能祭炼成黄金圣衣呢!
于是他敲敲敲桌子对四位化身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