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静止轨道(或作“地球静止同步轨道”、“地球静止卫星轨道”、“克拉克轨道”)是特别指卫星或人造卫星垂直于地球赤道上方的正圆形地球同步轨道。
地球静止轨道属于地球同步轨道的一种。
同步轨道,是指在轨道上运行的物体(通常指卫星)于被环绕物体(通常是行星)有同样的平均环绕周期,并且方向一致。
呈环形且处在赤道位置的同步轨道称为地球静止轨道。
在赤道上空,同步轨道的高度为 公里。
卫星轨道理论中的一个概念。
即一种接近于和地球自转同步运动的卫星轨道,或者说卫星绕地球一周的轨道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的卫星轨道。
这种卫星的轨道近于圆,半径约km。
卫星绕地球作轨道运动时,相对于地面几乎没有相对运动,好像是静止地悬于空中,故称对地静止卫星.洲际通信卫星、气象卫星以及21世纪计划发射的太阳能发电站等飞行体都是利用这种轨道特性。
第一个提出把地球同步卫星用于通信的人是赫尔曼·波托西尼克,他于1928年提出了这个设想(但并没有广为人知)。
George O. Smith在系列科幻小说Venus Equilateral的第一个故事中提到了地球静止轨道,这是静止轨道第一次出现在大众文学作品中,但Smith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
1945年,英国着名科幻作家亚瑟·C·克拉克在无线世界发表了一篇题为“Extra-Terrestrial Relays – Can Rocket Stations Give Worldwide Radio Coverage?”的文章,对地球静止轨道的原理进行了详细解释,这也使得地球静止轨道这个概念广泛传播。
克拉克承认,他引入的地球静止轨道概念和Smith的The Complete Venus Equilateral有联系。
克拉克第一个阐明了静止轨道对于广播和中继通讯卫星的作用。
所以,有时候地球静止轨道也被称为克拉克轨道。
相应的,海平面以上大35,786km的地方有一片区域被称为克拉克带,它位于赤道平面内,可作为类静止轨道来使用。
另外,克拉克轨道的周长大约是265,000km。
在这轨道上进行地球环绕运动的卫星或人造卫星始终位于地球表面的同一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