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七夕,蒸笼般的天气又席卷了小潭村。
谢俞把那猪筒骨与冬瓜炖了一锅汤,给热的毫无胃口的李清和开开胃。
天气太热,灶房里都待不住人,谢俞他们近日都是在后院的厅堂里吃饭,前门后门都敞开,后头小潭河的水汽还能带些凉风进来,也能让人散散汗。
小潭村如今正是晒秋的时节,家家户户的花生、豆子、稻谷等都被摆了出来,木架子在前屋后院摆的满满当当,谢俞家也毫不例外。
一日谢俞从山上回来,远远望着村子,红黄相间的,看起来十分美丽。
晒秋过了没几日,就要到中元节了,曜儿正在家专心致志的折小元宝。
谢俞原本是买了金箔纸回来要自己折的,黄纸也裁剪好了,曜儿得知自己折的小元宝烧给逝去的亲人,他们能收到还在世的亲人的心意,而且亲手折的金元宝在下头更抵钱,便提出自己也要学。
谢俞教了他两遍,小家伙就学会了,还煞有其事的分起了任务,李清和一沓,谢俞一沓,他自己也一沓,各自有各自的竹篮,谁做好了就放到竹篮里,回头归类到一起烧给祖先。
去岁的中元节,谢俞还是孤身一人,独自喝着酒祭奠家人。
今年就是一家三口了,日子热闹起来,也更有奔头了,谢俞高兴的又打了不少酒,自然,这回有李清和陪她一块儿喝了。
中元节这日,谢俞特地把那猪皮煎炸了做了小酥肉,猪油炒了一大桌子菜,供菜也放的比去年多,这祭祀亲人的一日,在谢俞家却充满着温馨的氛围。
中元节过后,转眼到了七月十九,又是一年处暑节气,村里的棉花与芝麻都已成熟。
谢俞跟李清和每日背着箩筐去采摘棉花挑回家,慢慢的,仓房隔壁那间屋子堆满了没摘核的棉花,只等谢俞他们哪一日有空,全担出来晒,晒完了去核存放好,等着拿去弹棉花做冬被。
摘完了棉花,芝麻、豆子也得割了、拔了捆起来拿回家晒,晒完放在谷垫里用专用的竹器具敲打,把果实敲打出来,比自己手动采摘省时些,就是费力气,这么一趟农忙下来,谢俞跟李清和在家足足躺了三日才把精神养好。
农忙快结束,三伏天也快走到尽头,七月二十一,终于出伏了,远处的雷声轰鸣,吹来的风终于不再是热的,歇下来的农人也期待着一场新雨,好种植下一种粮食。
八月初五,白露,村里的柿子树挂着黄澄澄的果子,也有一半青色一半黄色的柿子,这是还得在树上待些时日的。
谢俞挑着成熟的摘下来放在布兜里,瞧着差不多了,就没再摘,这柿子树村里不多,每年大家都会摘些回家吃,却也不会贪多,够家里人过个嘴瘾就好。
谢俞挑了两三个留着给曜儿跟李清和吃新鲜的,剩下的她打算用来做柿饼。
原本做柿饼应当是霜降后再摘柿子的,但谢俞想着那时也许自己又忙其他事情去了,没有功夫再做,所以干脆就先做好。
在采摘时谢俞就留下了柿子的枝叶,没有只摘果实,所以此时用来做柿饼的柿子上还是有顶部枝叶的,留着这部分没动,谢俞把柿子的皮削了个干净,削下来的皮她没有扔掉,仔细的放在了一旁的空米筛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