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难度是一,硬生生的给难度增加到了一百。
又有人道:“运动互动模式?外骨骼装备的所有控制,都在人体行动的基础上进行协助?
比如我想要走路,我往前走大概一米的样子,要前进的时候,外骨骼装甲发力,帮我走,当我想要停下来的时候,外骨骼装备感知到我有停下来的力量,就马上停下来,甚至退后?
高阳点了点头:“是个不错的想法,但具体的,需要测试,先制造出来。”
“不只是要能走路,还得有上肢,手臂,甚至手指的力量!”
“你们需要做的,是不需要助力的外骨骼主结构,剩下的助力结构和能源,还有互动模块,我来做!”
若若等人对视一眼,觉得可以做,都点了点头。
虽然她们只是边角料,但边角料也有讲究。
四人站起身,去隔壁的设计室。
然后几人就疯狂了,因为这里的超脑,超级逆天。
就算只是一根再简单不过的机械支撑,在经过超脑的受力分析的时候,超脑会直接给出目前计算的最优解。
比如根据整体受力,用圆柱体不行,用圆柱体,在靠近结构的地方,会承受更大的力量,容易折断。
只是简单的加粗,太浪费材料,因为哪怕是靠近了连接结构的地方的横截面,也分大压力和小压力。
于是就有了曲线设计,在压力最大的地方加大,而压力较小的地方变细。
为避免整体应力出问题,在机械外骨骼上,还有一条金属脊。
一根骨骼上粗细不一设计,再加上流线型的金属脊,让机械外骨骼有了一定的美感。
也让若若等人长了见识,这尼玛,超脑真牛逼,无敌真牛逼!
这得减少她们多少研究时间?
她们此前想的是,拿出设计,给超脑运算,是否合格,合格就继续,不合格就重来。
现在是超脑经过运算,知道你不合格,然后再运算,给你拿出合格的方案!
激动和震撼之余,一群人也加快了设计速度。
高阳这边也没闲着,一边看书积累增幅机会,一边开始设计动力模块!
有了设计机器人的经验和系统灌输的记忆,这种设计对他而言,简直不要太轻松。
甚至都能分心看和引擎相关的技术。
动力模块设计完成,开始设计具体的操控连接。
人抬手抬腿的时候,外骨骼机甲就会进行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