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否让她们插手大同商行。

对于她们而言,都是为赵主效力。

没有什么区别。

赵姬沉吟许久,方才开口,“此次,孤唤尔等前来是为了两件事。”

他抬头看向卓子央等人,“这第一件事,有关于大同商行。此次十八位管事贪墨钱财,造成的后果极其恶劣。不仅影响了孤的声誉,也影响了大秦的声誉。”

赵姬看向卓子央,“子央,你有什么想要说的?”

卓子央想了许久,“大同商行愿意弥补那些因此而受损的韩人。”

“弥补?除非你能让死者重生,否则弥补一言,只是个笑话。”

“那王妃有何建议?大同商行自当听从。”

“比起弥补而言,孤认为大同商行应该做的,是将失去的声誉,再度挽回。让韩人对秦再度充满信任。”

“如何做?”

“不是该如何做,而是让那些韩人看见大同商行有在做。这一十八位管事,依我儿的性格,应该会斩首传阅八方。而你们要做的就是带着物资,去探望那些忍饥受饿的韩人,给予经济或者是其他补偿。帮助她们重建家园。亦或者解决一些困难,例如让一些医者为她们看病抓药,又或者看望她们。”

“可如此,想必需要耗费大量钱财。”

“为何要耗费钱财?你们难道不会雇韩人采药?不会雇佣韩人医者?耗费的也只不过是本该损耗的粮食。而你们要做的是人尽其用,集中分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赵姬看向卓子央,“说实话,孤对你很失望。你跟随孤多年,知晓孤眼中最容不下什么,也知晓孤的脾性。”

“我……。”卓子央低下头,“御下无方,铸成大错,甘愿受罚。”

“罚你又有何用?这一十八个位置,依旧交由你来处置。”

卓子央抬起头,惊喜的看向赵姬。

赵姬没有在意卓子央的眼神,继续说道:“不过,孤希望此事不要再发生。否则……。”

“请王妃……贵人放心。我回去便整顿下属。若再有此事,必提头来见。”

赵姬点了点头,“韩人一事,便交付于你解决。如今诸国环视,异族窥伺。战争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孤不希望在秦国与其他诸国一决胜负之时,后院却起了火。百姓最容易被蛊惑,尤其是一无所有的百姓。你明白吗?卓子央。”

卓子央行了一礼,“小人明白。”

“嗯,明白就好。得民心者,才可得天下。孤不想在收拢韩人民心之时,横生枝节。”

赵姬旋即又说,“卓子央,孤知晓你的能力,亦知晓你的本事。莫要让世人以为孤错信于你。”

“诺,定然不负重任。”

“大同商行一事,就全看你如何去做。”赵姬看向臻马,“对了,有几处筑地谋反?”

臻马想了想,“一共七处。”

“七处。”赵姬点了点头,而后看向卓子央,“今日被抓的只是管事,上梁不正,下梁如何不歪?卓子央,臻马。孤令尔等彻查此事,凡是参与此事之人,无论官职,无论什么职位,皆灭族。既有七处,孤就想看到七百颗脑袋。只能多,不能少。若少了,就拿你二人的凑数。”

臻马与卓子央暗暗咂舌。

七百颗脑袋。

估计血能成河,尸骸如山吧。

两人不敢墨迹,连忙行礼,“诺。”

她们可不希望自己会成为这七百颗首级里面的一颗。

脑袋,还是长在自己的脖子上,才放心。

“第一件事说完了,孤要跟你们说第二件事。”赵姬站起身,“孤欲要创办名为报社之所。此地独立于朝堂与大同商行,只听命于孤。”

“报社?”

卓子央与臻马相视一眼。

两人对着赵姬行礼道:“敢问报社是何物?”

赵姬指了指桌上,“你们看了以后,想必能明白报社是为何物。”

宦官走上前,小心翼翼捧起桌上的锦布,而后来到卓子央,臻马两人身前。

两人接过锦布,细细观看。

臻义也颇为好奇,只是不敢坏了规矩。

只能忍下心中的好奇,老老实实的站在原地。

见臻马与卓子央仔细查看着他之前写的内容,赵姬也不催促。

背过身子,等待着两人看完。

过了不知多久。

卓子央开口说道:“贵人,我觉得此事不可。”

赵姬转身,饶有兴趣的看向卓子央,缓缓落座,“说一说你心中之想。”

“首先,纸乃贵重之物,贵人要将消息书于纸上,贩卖于民。恐怕民无钱购买,而且对于大同商行来说,要采购如此多的纸,也是一笔大花销。若不收回些成本,怕是难以维持。”

这个时代的纸,不是草纸。

而是布。

一种专门记载文字的布。

昂贵异常,非寻常人家可以消费。

顿了顿,卓子央再度说道:“这只是其一,其二便是损耗人力。字需有人书写于纸上。而每人一天也最多抄写十来篇。要是以贵人的想法来看。想要让报纸一物通达天下,人人皆能看到,想必损耗的人力没有十万,也得数万。”

臻马补充道:“还有一个最关键的事,那就是诸国语言文字并不通畅。有多少个国家,就有多少种语言。要想行至他国,还需找来诸国之士前来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