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与赵姬相处的一幕幕,仿佛尽在眼前。
可最终,定格在那两句问话上。
“信陵君,我与魏国,你会选谁?”
“赵姬,我与政儿,你又会选谁?”
彼此都选择了对方并不想要的答案。
最终,万般思绪,千种情思只能化作这一根小小的红绳。
“赵姬啊赵姬。”魏无忌揉了揉手中红绳,“你知我意,我亦知你心。”
她将红绳系于手腕。
数日后。
魏无忌返回了魏国。
暂时掌管魏国朝政的公子增,与龙阳君一起,向重伤的魏王,隐瞒了魏无忌返回魏国的事。
并且将魏国的兵权,交由魏无忌的手中。
魏无忌主掌兵权后,快马加鞭赶往了魏国粮仓,也是对抗蒙骛的最前线,敖仓。
于敖仓,召集诸国将领。
率领楚国军队的项燕,领赵国军队的李牧,燕国的将渠等一众将领,齐聚于敖仓。
在诸国将领的一致推崇下。
魏无忌担任了联军主帅上将军之职。
在敖仓内,众人歃血为盟。
誓要一同消灭秦人。
与此同时。
秦国或许知道魏无忌返回了魏国。
蒙骛的攻势骤然一停。
蒙武所率领的军队,也没有继续侵占魏国的领土。
而是与蒙骛汇合。
天下再度呈现出虚假的太平景象。
百姓都以为这场战争终于结束了。
可双方的统治者皆知晓,这只是暴风雨来临之时的平静而已。
又过了几日。
魏无忌对诸国颁布数条军令。
令项燕带领楚韩二十余万联军,由新郑出发。
围攻荥阳,截断蒙骛黄河南岸的西归之路。
令魏国将领,以五万兵力,驻守敖仓。
防止蒙骛狗急跳墙,攻打敖仓。
魏无忌亲自率领十万兵力,渡河北上,占据中条山与太行山隘口封锁蒙骛沿黄河北岸西归之路。
隘口易守难攻。
但在魏无忌不惧生死,亲自率领魏军攻城的鼓舞下。
魏军一路势如破竹。
很快便占据了中条山与太行山之间主要隘口。
同时,李牧率领十万赵燕联军,从燕国出发,与蒙骛对峙。
一旦蒙骛撤退,则一路跟随,但不交战。
因为魏无忌知晓,赵燕联军不一定是秦人的对手。
她要关门打狗。
困死蒙骛。
迫使蒙骛狗急跳墙,主动出击。
如此,双方攻守易型。
蒙骛要想活下去,就必须打开一条通往秦国的道路。
而诸国联军,只需严守城池与各地关隘。
如此,既能让伤亡更少些,也能更大程度的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
魏无忌部署,很快便传入了蒙骛的耳中。
蒙骛仔细思索后,顿时脸色大变。
连忙召集诸将,商议对策。
大营内。
蒙骛手指羊皮地图,对诸将说道:“这一次,赵,楚,魏,韩,燕五国合纵,我秦国不敌也。”
诸将议论纷纷。
“主帅。”蒙武抱拳说道:“孩儿认为,既然五国合纵,我秦国当立刻撤军。以免身陷其中。”
“我也是如此想法。”蒙骛手指地图,“我等西归回秦有三条道路,第一条道路走赵国武安,可有赵燕三十万大军在,要想走这一条路,势必千难万难。”
诸将很认同的点了点头。
“第二条道则是走中条山,太行山的山区,而魏无忌已经率领十万大军占据数个重要隘口。山地崎岖难行,隘口又易守难攻,后方又有赵燕三十万大军尾随。想要突围出去,无疑是痴人说梦。”
诸将面露愁容。
蒙武当即询问道:“第三条道路是何?”
“第三条路则是前往荥阳,原路折返。可现如今,楚韩二十万联军正朝荥阳逼近。若想原路折返,势必要与楚韩联军一战。到那时,身后尾随的三十万赵燕联军,可不会作壁上观。一旦攻击我军后方。我军将被五十万大军围困于荥阳。若长期以往,我军将有全军覆灭之危矣。”
这三路,看样子都是死路。
现在只用做选择。
是与燕赵三十万联军为敌。
还是与二十万楚韩联军一战。
或是冲破十万魏军的阻碍。
这想都不用想,肯定选择敌最少的道路。
蒙武当即抱拳道:“主帅,我愿意领兵十万,作为先锋,拿下中条山与太行山的隘口,为大军打开一条归秦之路。”
现如今只有这个办法。
不过,那些隘口岂能那么容易攻占下来的。
蒙骛打算集中所有兵力,向魏无忌率领的十万大军发起总攻。
趁诸国之军,还未合围之时,冲出包围圈。
既然下定决心,蒙骛当即出发,前往中条山与太行山的隘口。
可接连几次的浴血奋战,始终没有什么进展。
眼看三十万赵燕联军以合拢之势向身后扑来。
为防止被困在某个山区,导致全军覆没。
蒙骛当即放弃攻打隘口的打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现在唯一可行的道路唯有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