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将拿着宝剑的士卒叫住,“算了!”

楚王环视诸位大臣,“如今,攻占函谷关之策,已然失败。二十万援军正在赶往函谷关,该进还是该退?诸位拿个主意。”

进?

怎么进?

难道继续攻打函谷关?

莫说没了胆气,就算有,二十万大军恐怕也拿不下函谷关。

退?

退又不甘心。

付出如此惨痛的代价,甚至差一点便要夺取函谷关。

如果就这么退了,心中属实不甘。

“大王。”一名年轻女子拱手道:“依臣所见,不如原地驻扎,静看魏秦之变,等候良机。”

这意思是在告诉楚王。

进又进不得,退又不想退。

倒不如原地等待。

万一魏国与秦国的战斗发生转机。

一旦魏国雄起,击败秦人。

这二十万援军便能痛打落水狗。

为楚国争取利益。

楚王点了点头。

又有一人,对着楚王行礼道:“大王,依臣所见,不如让援军转道前往魏国,助魏灭秦。”

“不可。大王,就算不言地势不便,也得言楚地之安危。若前往魏国援助,楚国之地,何人守之?”

诸臣窃窃私语,争论不休。

楚王只感觉头痛,她当即一拍桌子,决定道:“传寡人之令,令项燕驻守黄河边界,不得越半步!”

“诺!”

东周与韩国联军大营。

东周公之女周文来回踱步,时不时看向门外,似乎等待着什么。

忽然,帐门被掀开。

一位儒生步入营帐。

周文连忙迎了上去,“如何?”

儒生摇了摇头,朝着周文一拜,“公子,大王要你带着士卒,返回东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怎么可能?”周文踉跄着退了几步,她好似想起什么,连忙抓住儒生的衣袖,“你难道没跟母亲说,现如今的处境吗?楚王已经调派二十万大军前来。我等有八万人。虽遭一败,但并非无亡秦之机。如今我等已得罪了秦国,若不趁此机会亡秦,我等将有亡国之危也!”

“公子,都说了,我都说了。”儒生抿着嘴,“可……。现如今楚王已令二十万援军驻扎于黄河边界而不前,应是没了战意。若公子还带领军队,与秦僵持,恐遭吕不韦屠戮。大王的意思是让你率军而返,静看时局之变,再行其他。”

儒生提醒道:“公子,我收到密报,韩国将于今夜撤兵。”

“?”周文疑惑的看向儒生,“韩国之将,为何没跟我说此事。”

“她们应该是想让公子殿后,以免吕不韦率领军队追赶她们。”

“可恶!”周文气的一拳捶在桌子上,“诸国心怀鬼胎,如此何成大事?!”

儒生再度一拜,“公子,下令吧。”

韩国都撤了,她不撤就是等死。

周文闭上双眼,无奈的挥挥手,“撤军,回……回国。”

儒生知道周文心中难受,没有多说什么。

只是行了一礼,便退了出去。

营帐内顿时安静了下来。

周文心中酸楚。

楚王,韩王,甚至于她的母亲,各自怀着小心思。

导致灭秦之机,就如此错过。

着实可惜!

虽然遭遇大败,但周文依旧觉得此次是灭秦最好的时机。

秦国从来不是好相处的主。

它是豺狼,它是恶犬。

只要没打死它,它势必会展开报复。

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到时候,韩,楚,东周,有一个算一个,都逃不掉。

周文越想,心中就越难受。

她来到昏迷不醒的黄歇身旁,痛哭流涕。

哭泣声将一直昏迷不醒的黄歇唤醒。

黄歇抿了抿干裂的嘴唇,嘶哑的说道:“我这是死了吗?何人在我面前哭嚎?水,我要水。”

听到动静,周文大喜过望。

连忙取了一碗水,送入黄歇口中。

饮完水后,黄歇渐渐恢复了精神。

她看着周文,虚弱的说道:“你……你是东周公之女?”

“春申君,没错,我就是东周公之女周文。春申君昏迷之时,幸好被我军中伙妇搭救。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多……多谢。函……函谷关战况如何?”

周文沉默了好一会,方才说道:“大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