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出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早上7:30,海神号驶出青山村渔港。

这次有一道题,原本核载12人,被杨林改过后,去远海只能待6人。但是临时多加几个床位也没事。他们不会一去几天几夜。最多在海上过一夜。

这次出海有16人,今天早上去,明天中午或者是下午回来,也不算太拥挤。

驾驶室二牛在开船,旁边杨林几人一边聊着天,一边听着收音机。里面播报着这几天的天气预报,今天是个多云的天气,后面几天可能有大暴雨。

所以这次出钓,杨林要时刻注意着天气的变化。

这一个多月,杨林他们也没白跑,附近资源好的地方被他们找到了好多个。这里面有藏鱼的礁石区,有阳流汇聚区,还有含氧量高的地方。

不过钓的最多的几次,还是阳杨林带队的几次。

前几次去的最远的地方也就100来海里,已经非常丰富了,每次不用多寻找,就能钓到很多鱼。

杨林的海参号,改装过后速度太快,不能跑全速,海浪有点大。

经过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奋力疾驰,杨林保持着平均每分钟二十几节的惊人速度。

每当他看到探鱼器显示里面有鱼儿时,便立刻施展出自己独特的感知术来探查这些鱼究竟属于何种品类。

此时离海岸已经有100多海里,水深到了200米左右。鱼的种类也丰富了起来,体型比近海的鱼大了很多。

杨林没有急着下竿,他需要搜索一下附近有没有天然渔场。

海洋中的天然渔场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渔场周围一般有大量的浮游生物、小型甲壳类动物和小鱼等,这些是鱼类的主要食物来源。

鱼类对水温和盐度有一定的要求,天然渔场的水温和盐度往往比较适宜,能够满足鱼类的生存和繁殖需求。

渔场可能位于特定的深度和地形区域,如浅海大陆架、海峡、海湾等,这些地方有利于鱼类栖息、觅食和繁殖。

合适的海洋环流可以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从而吸引鱼类聚集。

天然渔场通常远离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避免了污染和过度捕捞等对鱼类资源的影响。

海洋中的天然渔场往往是一个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各种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这些特点使得海洋中的天然渔场成为鱼类聚集和繁殖的理想场所,为渔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读者们不好意思,前面有事忘记更新,今天补上两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