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们单独在无线电研究院进行大量的研究和试验,争取研制出传输距离更远的无线电报机。
朱君洛想到了后世的无线电通信技术,居然能够穿越大洋,传输距离能达到几千公里之遥。
既然这样,那大明的无线电报机为什么不能做到呢?
朱君洛给内阁明发旨意,让内阁无条件给无线电研究院提供各种所需要的资源和人员。
有了这样的支持,朱君洛相信很快就能有更令人惊喜的成果出来。
除此之外,朱君洛还通过自己的记忆,给这些无线电报机的配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虽然现在看起来这些机器十分笨拙,但假以时日,朱君洛相信会越来越好的。
而朱君洛此时有了一个更大胆的想法,便是在太平洋中的各个补给点上建立无线电中转站。
既然现在还无法进行美洲和华夏两地之间的超远距离传输。
那么就通过中转的方式,将信息用无线电报机接力传输过去。
这样虽然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起码可以加快通信的速度。
而且无线电报机的通信速度,即使使用接力的方式传递,也远远比蒸汽快艇要快的多。
更何况以后这些中途的补给停靠点上面也会建立通信联络的站点。
那就不如现在就开始建设。
另外,在华夏大陆也是同样的道理。
虽然现在还无法进行超远距离的信号传输,但几百公里的传输距离应该是很快就能够达到的。
所以朱君洛立即让无线电研究院派出一部分技术人员加紧生产大量的无线电报机。
并且立即加紧建设新的无线电设备工厂,大批量生产无线电报机。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在华夏招募大量的工人,或者直接从军中挑选合格的人才来配合他们完成这一项任务。
前线的几个军团马上大战在即,如果能有这些无线电报机,那将会给前线带来巨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