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疑稳步前行,同时微微调整步伐。
随着视线的逐渐适应和转移,那道身影终于从炫目的光线中显现出来。
他与九疑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步调适中,既不刻意遮掩自身,也不过分张扬引人注意。
九疑的动作被走在前面半步的桑夫人察觉,她侧目望去,只见那是个身形尚显稚嫩的半大小子,个头明显比九疑矮了一截。
桑夫人推测,那身衣服应是做给这小子的,不禁皱眉思索,按理说应该已经送过去了,为何此刻并未穿在他身上呢?
当桑夫人的视线再次回到九疑身上时,九疑已经转过身来,挺直了腰板,桑夫人便没有多言。
行至垂花门前,刘妈妈无法再继续前行,于是她将手中紧握着的木质对牌双手递给看守在垂花门前一个有些年纪的婆子。
那婆子接过对牌,仔细核对上面的内容,并细致打量九疑母女二人,在确认无误后,才按照对牌上的指示放行。
九疑临迈出垂花门之际,特意回身向刘妈妈欠身致谢:“多谢刘妈妈一路相送,数月以来,您对我诸多关照,我都记着的。”
说着,递上一只络子,是昆山时兴的式样。
刘妈妈这样体面的老仆,金银首饰早已司空见惯,但她记得清楚,曾经送给姨母的那个石蜜色络子在刘妈妈腰间挂了很久,近期兴许是旧了才未佩戴。
而在九疑看来,编织络子只需花费些心思,也能讨刘妈妈的好。
“你这孩子,打络子的手法真是独到。”
刘妈妈面露和煦地赞着九疑,倒并非虚夸,她的确就是这么想的,别看样式与这边时兴的差不多,但细观之下却又大有不同,眼前这个明显比先头那个打的更好,每一结、每一线都拿捏得恰到好处。
“妈妈